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内科疗法.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科疗法

内 科 疗 法 严格地讲,在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中都不具有明确的“内科”与“外科”概念。尤其是没有类似近代西方医学“以手术疗法为核心”那样的“外科学”(surgery)。不能因为《妙闻集》中详述了“锐器”的使用方法,就将其视为“外科专著”。该书之中不仅同样具有大量的药物疗法,而且在理论方面完全是“内科性的”。正如本书绪论所收矢野道雄“印度医学概论”一文所指出的那样:“一旦采用将《闍罗迦集》作为内科之书、《妙闻集》为外科之书的两分之法,则形成以讹传讹。由于印度医学的基础是取三病素的平衡,故本来就是内科性的。”同样,中国方面虽然很早就有“外科”这一医学分科,并出现了许多以“外科”为名的医学专著,但实际上中医的外科大多是以论述疮痈之疾的治疗为主要内容;其治疗手段也包括药物与刀针两方面。 就“内科”而言,尽管在中国历代的医学分科中从未出现过“内科”这一名称,但事实上毕竟存在着将疾病界分为内、外两大部类的思想观念。这种没有“内科”之名的“内科知识体系”,所关注的问题基本上是躯体内部的疾患,而并不在意“内治”还是“外治”;是药物还是其他物理手段。从这一点讲,中国传统医学的“内科”或许与近代西方医学“internal medicine”(内科)的概念比较接近。而在印度医学方面,如果因《闍罗迦集》表现出一种对药物疗法的彻底追求,而承认其为“完整的内科体系”的话,那么就可以说:印度医学内科的最主要特点是“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内科”体系中,并不存在要将发生在躯体表面的疾患划归“外科”的意识,一切疾病都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从这一点讲,印度医学的“内科”或许与英语“medicine”一词既有“药(剂)”之义,又有“内科”之义十分接近。 《闍罗迦集》“总论”(第一卷)的若干章节中,对于所谓内科性的、药物性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略不等的论述。于此可窥印度医学“内科疗法”之概貌。 一、根本性五疗法 在《闍罗迦集》“总论”的第2章中,称头部净化、吐、下、油性灌肠和非油性灌肠等五种治疗方法为“pancakarma”。矢野氏译注云:这是阿输吠陀的根本性“五种疗法”;有时亦包括放血。应该看到这一多少有些“发挥”的注释,代表的乃是后人的看法——由于“油性灌肠”也好,“非油性灌肠”也罢,无非都是灌肠疗法,因而被“合并同类项”后,加上了“放血疗法”。 然而在以内科(药物疗法)为主的《闍罗迦集》中,对于放血疗法没有任何具体的论述。只是在第25章列举医疗行为与医药用品中的“最优事物”时提到:“附属性外科器具中,以蛭(为最优)。”由此不难看出《闍罗迦集》对于外科器械的态度——即便是在承认“排除脓血”的合理性时,也没有青睐于“锐器”。从而与《妙闻集》中不仅有关于以葫芦、角、蛭吸血之方法及其理论基础的详细介绍,还广泛采用“锐器”放血的治疗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根本性五疗法”的大要如下。 1、头部净化(sirsavirecana或sirovirecana):在本章有关“根本性五疗法”具体内容的论说中谈到:对于钝重感、头痛、鼻炎、半身不遂、(头部的)寄生虫病、癫痫、嗅觉丧失、精神错乱,可采用胡椒、芥子、郁金、干姜等23种植物药、两种盐进行头部的净化。实际上,从后述各种疗法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凡直接施加于头部的措施,均是为了清除头部的病素,因此可以说均属头部净化的范畴。据Kutumbiah《古代印度医学》言,“头部净化”有四种方法: (1)用宽四五英寸的熟皮革缠绕在头的周围,并以软膏密封下缘,然后在头上形成的空间中注满微温之油。 (2)直接将油或其他液体浇注在头上。 (3)将用油浸过的布贴在肩胛骨上。 (4)仅按摩头部。 2、吐法(vamana):在“胆汁”、“粘液”两大病素增大的情况下,以及胃部发生疾患时,医生应在不损伤身体的前提下,使用甘草等10种植物药作为催吐剂。另外在名为“应备之物”的第15章中,不仅谈到医者应常备催吐药与催下药,以备急需之时有钱无市,而且还详细介绍了具体的用法。即在患者服用催吐剂后,要观察一“muhurta”(时间单位:三十分之一日);如果出汗,说明病素减弱;毫毛立起,说明病素从其所占领之处离开;动悸、唾液流出,说明病素上升。此时,让患者躺在高与膝等、备有舒适床单、枕、被、靠垫的床上。将痰盂置于附近;令不致使患者产生害羞感、而且是其喜欢之人,按住患者的头与脐、支撑侧腹部、抚摩背部。然后令患者:“张开口、唇、喉,不必过于勉强、但要促进逐渐产生的呕吐感。吐物接近喉、颈部却吐不出时,稍将身体弯曲,用剪短了指甲的两根手指或莲茎刺激一下喉部,以加速呕吐。”患者照此做则可有效地达到催吐的目的。然后应仔细观察呕吐物。因为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观察呕吐物的特征,能够了解到所行呕吐法是“适度”,还是“过度”或“不足”;再者,通过观察呕吐物的状态,可知道疾病的性质,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