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学中的基本常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宇宙学中的基本常数

爱因斯坦建立静态宇宙模型 1917 宇宙学原理:宇宙从大尺度上看是均匀、各向同性的(没有优越的位置和方向)。 微波背景辐射的分布 Robertson-Walker度规 弗里德曼方程 1922 设宇宙物质由理想流体描述,将其能量动量张量(ρc2,-p,-p,-p)和R-W度规代入场方程得弗里德曼方程 将以上两方程联立可得 基本宇宙学参数 哈勃参数:H(t)是用物理距离x(t)=a(t)r定义的(r为共动距离,a(t)为标度因子) 物质和能量密度决定空间几何 将哈勃参数代入第二个弗里德曼方程得: 减速参数:由标度因子对时间的二阶导数定义 哈勃常数与宇宙年龄 以爱因斯坦-德西特模型为例( ) 宇宙学常数主导的宇宙 忽略物质密度:ρ≈0,弗里德曼方程变为 宇宙学红移 取以观测者为原点的R-W坐标系,考虑沿径向到达的一条光线(类光测地线 ds2=0)。不难证明,光的波长与标度因子成正比: 多普勒效应 宇宙学红移显示标度因子随时间增加,即宇宙的普遍膨胀,在共动坐标中相对静止的光源和观察者的退行速度随距离而增大。此外由于小尺度上物质分布不均匀使得光源产生额外速度(例如地球公转30 km/s,太阳绕银心转动200 km/s,银河系在室女座星系团中的运动330 km/s…),按照狭义相对论,这种“本动”的视向速度分量会产生多普勒频移Δλ/λ= v/c。实际观测到的频移是宇宙学红移与本动的多普勒频移之和。 星系红移(视向速度)的观测 哈勃常数的初次测量 比利时神甫和宇宙学家乔治?勒梅特1927年用法文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质量恒定和半径增加的均匀宇宙是河外星云视向速度的原因”。在该文中, 勒梅特报告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膨胀宇宙解。他还用斯莱弗的视向速度观测结果,结合所有星系具有相同光度的不准确假设,提出一个试探性的“哈勃定律”v = H0d ,即,距离d和速度v之间成线性关系,得出的哈勃常数值为625km s -1Mpc -1。 天体距离的测定 三角视差法:以地球绕日轨道直径为基线测量一天体在天球上的视差角位移,则 d=206265 AU(日地平均距离)/π(角秒) 此法最为简单可靠,但只适合银河系内距离小于1kpc(卫星测量)的恒星(1pc相应于π=1角秒的距离,称1秒差距,约3.26光年)。 宇宙距离阶梯 一级示距天体:造父变星周光关系的零点可用三角视差定标,称为一级示距天体,尽管其光度可达太阳的10万倍,也只在近邻星系(d≈20Mpc)中能够看到。为了更精确地测定哈勃常数,需寻找光度更高、能在更远看到的标准烛光。 二级示距天体:Ia型超新星产生于碳氧白矮星吸积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约1.4倍太阳质量)而导致的热核爆炸。它们的峰值光度比造父变星明亮百万倍,而彼此差异相对较小,且与其光变曲线的形状密切相关。经过光变曲线改正和尘埃消光改正之后,统计弥散在光学波段约15%,在近红外约10%。 Ia型超新星的高光度和低弥散使其成为最理想的远程标准烛光,测量距离的范围可达40-5000 Mpc。但其距离需要通过造父变星来校准,故称为二级示距天体。 宇宙距离阶梯:一级和二级示距天体彼此相接,形成一个距离阶梯达到宇宙平滑膨胀运动(哈勃流)远超天体局部本动的区域。H0的测量误差也相应地沿着这个距离阶梯传导下去。 哈勃常数测量的历史Physics Today 2013 no.10 年龄矛盾 哈勃测得的H0值太大,由此估计宇宙年龄只有20亿年,比地球(45亿年)还年轻!20多年后巴德发现哈勃混淆了不同星族造父变星光度的差别(贫金属的II型比I型暗1.5星等),经他修订后的距离增加一倍,H0值减小一半。随后30年桑德奇组一直声称50 km s-1Mpc-1 ±10% ,德?德沃古勒组坚持测量值为100 km s-1Mpc-1±10%。这些测定所引的误差显然太小,两者没有交集。如果取两个值的平均,推算出宇宙的年龄(约90亿年)仍然小于银河系中最古老的星团(约130亿年)!年龄矛盾的最终解决需要两个途径:伊巴谷卫星精确的距离测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计算恒星的年龄;发现宇宙膨胀正在加速,这意味着宇宙的年龄较老。 提高哈勃常数测量精度的努力 使用哈勃望远镜搭载的精细导向传感器,2007年测得10颗最近的造父变星视差的平均误差为3% 。借助伊巴谷卫星(和盖亚卫星)测量精度原则上可达1%。 对星系NGC 4258的超大质量黑洞周围的水脉泽斑的视向速度和自行进行10年亚毫角秒射电观测以后,独立于视差法确定该星系的距离为 7.60 Mpc,不确定性为3%。 用相同仪器对Ia型超新星的寄主星系和NGC4258中的造父变星距离定标后,哈勃常数的不确定性减小到5% (2009)和3%(2011)。 哈勃望远镜

文档评论(0)

rabbitc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603701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