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急症之咬傷與螫傷.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環境急症之咬傷與螫傷

環境急症之 咬傷與螫傷 台東縣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急診醫學科 鄭宏熙醫師 蜂螫傷 所有動物咬螫傷(不包括貓狗)最常見的 大多數人的症狀為螫傷局部紅腫痛反應 少數人會產生嚴重過敏反應致死,且大多數發生在螫傷後15分鐘內 蜂螫傷–病人評估 病史詢問:何時被螫傷;以前是否被螫傷過,造成何種症狀 身體檢查: 皮膚症狀–發癢、蕁麻疹、眼皮浮腫、臉色發白或發青、全身發紅 呼吸症狀–氣喘、呼吸困難、乾咳、喉嚨或胸部有緊縮感 腸胃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休克症狀:冒冷汗、循環不良、血壓下降、昏迷 最常見皮膚症狀,在2–3分鐘內產生;致死多半在前15分鐘內發生 蜂螫傷–病人處置 穩定生命徵象,注意過敏性休克的產生與處置 以指甲、卡片、信用卡或電話卡等移除殘留在身上的毒刺(毒液囊在離體20分鐘內仍會釋放毒素) 清洗傷口 可予以冰敷 低血壓或休克的患者,須協助中級救護技術員施行靜脈注射給予大量生理食鹽水或林格式液 毒蛇咬傷–簡介 所有動物咬傷死亡率最高者 台灣常見的毒蛇,依症狀與毒蛇血清區分 出血性蛇毒(青竹絲與龜殼花毒蛇血清):青竹絲與龜殼花 神經性蛇毒(雨傘節與飯匙倩毒蛇血清):雨傘節與眼鏡蛇(飯匙倩) 出血性蛇毒(百步蛇毒蛇血清):百步蛇 混合性蛇毒(鎖鍊蛇毒蛇血清):鎖鍊蛇 每個月份皆可能出現毒蛇咬傷病患 毒蛇咬傷–病患評估 病史詢問:何時被咬傷;神經性毒蛇咬傷,常在10-15分鐘內就有局部麻木的感覺,呼吸衰竭可以在1到2小時內出現。 身體檢查: 出血性毒蛇:5分鐘內開始局部疼痛,30分鐘開始局部紅腫熱痛、瘀青、皮下出血、水泡或血泡形成;有時也會產生牙齦出血、血尿或腸胃道出血的全身性症狀 神經性毒蛇:雨傘節咬傷傷口較少出現明顯腫痛,但台灣的眼鏡蛇咬傷的局部症狀和出血性毒蛇類似;局部傷處麻木、眼皮下垂、口腔周圍麻木、瞳孔放大、口齒不清、吞嚥困難、肢體麻木、全身肌肉無力、呼吸困難、呼吸衰竭,未治療則可在2到72小時內產生昏迷甚至死亡 眼鏡蛇 – 咬傷 毒蛇咬傷–病患處置 穩定生命徵象,神經性毒蛇咬傷應注意呼吸道維持 如病患血壓下降,協助靜脈注射 除去手環或戒指等束縛物 固定患肢(如骨折固定近端與遠端之關節)並使之低於心臟,可用彈性繃帶紮於近端,但應不妨礙動、靜脈血流 肢體腫脹則初期每15分鐘紀錄腫脹的進展情況,腫脹減緩後則每小時紀錄一次 將病人盡快送至有毒蛇血清的醫院 海洋生物咬螫傷–簡介 水中生物的毒液(如魟魚、獅子魚、石頭魚等蠍子魚類)可被熱破壞,所以要熱敷而非冰敷 常見毒魚的毒性物質位於刺脊上,刺到動物時會將毒性蛋白射入動物體內 腔腸動物螫傷:包括水母、海葵、珊瑚等;這些生物具有刺囊細胞,攻擊時可釋放出具有神經以及心毒性的蛋白、組織胺等 Envenomation of Jellyfish - Nematocyst 海洋生物咬螫傷–病患評估 病史詢問:何時被咬螫傷,以前曾經被咬螫傷,是否曾經發生嚴重症狀 身體檢查 毒魚刺傷:中毒的症狀可在刺後5–10分鐘產生,一般以局部腫痛為主,也可以造成全身性的症狀,如肌肉無力、噁心、腹痛、心律不整、血壓下降、休克、呼吸困難、肺水腫甚至死亡 腔腸動物螫傷:以水母螫傷最常見也最嚴重;產生的症狀以過敏反應為主,接觸後立即發生,包括局部紅腫、搔癢、疼痛、紅斑、水泡、膿皰;也可能產生全身性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發紺、肺水腫、四肢麻痺、意識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海洋生物咬螫傷–病患處置 穿刺傷口的海中生物刺傷:拔除毒刺、予以泡溫水(45℃)30–90分鐘或直到疼痛消失、給予止痛劑、給予適當的消毒 被過敏跡象的海中生物螫傷:以刀片刮除刺毛、刺囊細胞或貼膠布黏出刺針;以海水清洗傷口以避免刺囊細胞持續釋放毒素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