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追寻小昆山的远古
追寻小昆山的远古“夕阳”
(一)
写完《悲壮的“神童”夏完淳》一文后,我便爬上53.8米高的小昆山,去看看小昆山上的夕阳,让这美丽的夕阳熨贴一下自己一时难以平静的心绪。
多少年来,我一直喜爱看故乡的夕阳,真可谓是情有独钟。在我的眼里,在我的心里,也许是故乡的夕阳的意境很不一般,也许是故乡的夕阳格外美丽,因为故乡的夕阳是由中国文化大师苏东坡点缀过的,渲染过的。
年复一年,几度夕阳,就是这不一样的绚红夕阳始终留在了小昆山,映在晋朝文学家、书法家陆机、陆云的读书台上。
正因为“夕阳在山”这千古名句留在了小昆山上,才使故乡的夕阳永远通红通红,成了小昆山美好景象的辉映。
今天我上小昆山,就是要去追寻那远古的“夕阳” 。
这个秋阳燥热的傍晚,我拥着一阵阵秋风,迎着红红的夕阳,独个儿走上小昆山。这时的夕阳诱惑地向我微笑着,我望着满山坡上茂盛的树林、孤傲的花朵,欣赏着昆虫们齐声合唱的热闹歌曲,我疲惫的心显得舒舒畅畅。我俯下身去,用手轻轻抚摸着路旁拂动着的树叶、草尖,和饱满的山果,心里充溢着甜美和喜爱。上山的一路上,那特有的一股又一股的芳香,从我的身边飘走,带着它们的喜悦,沿着长长的梦想一直走向远方。???? 在小昆山上看夕阳,只要注目向西遥望,那泛红的天空映照在宽广无垠的原野上------红绿相间、红黄相衬的天地,时而稻浪滚滚,时而绿涛荡漾,一片闪烁、璀璨、绚丽的景象。这样的景象美不胜收,让人惊叹!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拿出照相机,按动快门,想以此留住这美丽的永恒。
我踩着夕阳的余辉,漫步在山上,赏心悦目,遐想万千……
这一季流年里,是谁在守候夕阳? 是谁在夕阳下,留下了那重重的一笔?使小昆山的夕阳千古流传。 这一季流年里,苏东坡在为谁点缀那美丽的夕阳?
当我站在21世纪的小昆山上,遥望那远古世纪的现代文化之路,感到了一丝历史的苍凉,亦触摸到了逝去的旧文化美学的哀婉之情。在这里,我总在寻觅着那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 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照耀在寺庙旁的那读书台上,此时,仿佛有二个年轻人浮现在这读书台上,浮现在苏东坡的面前,那就是晋朝的文学家、书法家陆机、陆云。他们面对一台书本,二人对坐,海阔天空,江山社稷,一缕缕秋风吹上了苏东坡的心头-----人与自然的景象都沉浸在了无红尘烦恼的古意之中。我在此沉思着...... 这不是小昆山上二代大文豪和山水画合壁的意境所在吗?
(二)
那么,这位宋朝的文化大师苏东坡到过许多地方,有大山名川,景色清幽,有不少地方远比小昆山美丽,为什么要远途跋涉偏偏要来到这个如此僻远的小昆山呢?这里究竟有什么,能使他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文化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小昆山呢?小小一个小昆山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大师的人生中,留有一个十分短暂的人生驿站呢?
我带着一个个问号走着,带着一个个疑问追寻着......我在试想,这里一定会有决定于苏东坡来小昆山的原因和意味。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他的特殊地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为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通过这样的简单描述,我们不难了解苏东坡确确实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小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正是他的亲和力才被当时的朝廷所重用。
那时,他先在杭州任太守,后被朝廷派往湖州担任了一个新的职位。湖州的景况强烈地震动了苏东坡的忧国忧民之心,他即刻向朝廷送至一个奏折:“有田无人,有人无粮,有种无牛。潭死之余,人如鬼腊。”据苏东坡的看法,朝廷应以扶持之策,才使此一地区恢复生产。他还谏言,希望朝廷采取他所建议的措施,所需款项用于赈济。他在湖州的几年很有作为,他不仅谏了言,而且还赋之于行动中,所以他很受这里的百姓们所称道。湖州的百姓们记住了苏东坡的功绩。
然而,就在苏东坡为湖州的百姓们谋事解难时,他被一种莫须有的“乌台诗狱”案所缠挠,遭遇到了人生的不幸,1079年7月28日在湖州被俘,后被贬谪到黄州。时隔多年,在多种情势的作用下,苏东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