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武汉租界建筑文化
浅析武汉租界建筑文化
一、历史沿革:
从历史角度来看,租界无疑是国家的耻辱,是半殖民地的罪恶见证。而从建筑角度来看,租界的兼容并包与中西合璧,丰富了武汉的建筑语言的同时,又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丰盛的艺术大餐。
在中国近代史时期(1840年-1949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年轻中国建筑师们的留洋归来,西方建筑风格开始逐渐渗入了这个时期各大城市。鸦片战争后《中英天津条约》的签订,使汉口于1861年开埠,外国列强纷纷涌入。在246km2区域内(北抵京汉大道。南至江边,西起江汉路,东至一元路的范围,如图下图所示)划分了英、俄、法、德、日、美等国租界,建立了12个外国领事馆,设立了近30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汉口逐渐由典型的内地封闭城市转变为开放型的国际城市。汉口租界区遗留下来的许多近代历史建筑记录了西方资本主义殖民者侵略中国的罪证,也开启了武汉建筑史新的一页。
二、汉口租界区近代建筑的代表作
1、江汉关大楼
1.1 建筑历史与发展:
最早的江汉关大楼是1845年建造的。是一幢典型的中国官衙式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有一座小阁。大门为牌楼式,门楣上书“江汉北关”4个字。1891年,江汉关大楼己由英国人赫德掌权,所以请英国工程师设计,由浦东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承建,于1893年上海开埠50周年时落成。新江汉北关沿用了旧址的基础,平面与旧关基本相近,为凹字形,砖木结构,中间有6层高的方形钟楼,钟楼南北两边各有假4层楼房相对,大门两旁围墙上加铁栏杆。1925年,新的江汉北关再一次重建,请汇丰银行的设计者威尔逊设计,于1922年11月4日奠基,至1927年12月9日落成,现为武汉海关办公楼。
1.2建筑特点:
汉口江汉关旧址位于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口。占地1499m2,建筑面积4009m2。主楼四层,高约21m(不包括钟楼),底层为半地下室,矩形结构,沿中轴上升有高耸的钟楼四层,建筑总高度46.3m,为武汉当时最高建筑,亦为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大楼采用钢筋混凝土和花岗石砌筑,刻凿租犷的花纹线条,使大厦更显得坚固壮观。
江汉关大楼是武汉古典复兴风格的典范建筑。建筑风格属于文艺复兴式样,三段式构图,中部设有典雅的钟楼,钟楼四面装有直径4m的时钟,准点的钟声构成了武汉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外墙用花岗石垒砌,大楼的东、西、北三方均带花岗石廊柱,采用变形的古典科林斯柱式。这些花岗石上面刻有花纹线条,坚固而壮观。尤其是面对租界区北面的8根廊柱,高约10m,直径1.5m。人们来到它的面前,面对通向大门的28级台阶和并排而立的廊柱,皆能感受到威严和庄重。正面入口,大台阶直抵二楼,上层外墙用湖南花岗石对缝叠砌,并为虚实相映的柱廊构成,大门两侧柱廊为双柱,并开口较大,以增加其刚强感,大门为拱形券式,边饰宽带席石制的楔形券石,极富古罗马风格。
2、德国领事馆旧址
2.1 建筑历史与发展:
1895年中德签订《汉口租界合同》,开辟了德租界,1888年设立德国领事馆。此前,由于在汉商务及常住汉口的德国人甚少,从1883年起,德国在汉领事业务及侨民事宜由英国领事代管。1917年中国和德国绝交后,中国政府收回租界,德国领事馆关闭。1925年重又开馆,1945年再次关闭。现为武汉市政府办公地。
2.2 建筑特点:
汉口德国领事馆旧址在汉口租界现存的领馆建筑中,保存得最完好的莫过于它。德国领事馆坐西朝东,为一幢二层砖混结构维多利亚建筑,四周巷廊,轻盈活泼,建筑面积3202m2,由德国设计师韩贝礼设计,采用砖木结构,地上两层,地下半层,1895年建成。
德国领事馆属殖民地建筑,周边采用两层券廊处理。黄色拉毛外墙,红瓦坡屋面。主人口设在正中,有门斗凸出。正面用条石砌筑台阶,两边做坡道可直接驶进汽车。屋顶中设有塔楼,塔楼四侧开半圆形天窗,既满足了室内采光要求,又丰富了建筑立面,并且塔楼顶有德式花饰。楼顶四角各建有1个小圆尖塔。内部木工精细,并雕有精美花饰。具有典型德式建筑风格。园内建有一座附楼,二层砖木结构,除无塔楼外,其余部分与正楼参考。据翟跃东介绍,德国领事馆属典型的殖民地风格建筑,具有德式建筑风格,同时考虑到武汉的地域因素或气候特点也做了一些转变。“按照欧洲的立面结构理论,古典主义在建筑立面的上层多半是采用柱式,到了武汉,则变成了大的回廊和阳台。德国建筑专家认为这种转变是为适应本地的气候,因为需要通风。”
3、金城银行
3.1 建筑历史与发展:
金城银行,中国著名“北四行”(北方四大私营银行)之一(另外是大陆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由人称“银行奇才”的著名银行家周作民创办于1917年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