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浅埋傍山隧道修建技术研究.ppt

山区高速公路浅埋傍山隧道修建技术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区高速公路浅埋傍山隧道修建技术研究

5 应用情况及经济社会效益 成果的综合运用有利于保护山区自然环境,节约能源消耗,提高山区道路建设品质,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研究成果在皖南山区多条高速公路中成功应用,节约土地约49亩,节省建设经费8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应用证明单位 依托工程 经济效益 (万元) 累计经济效益 (万元) 黄塔桃高速公路建设 办公室 龙瀑隧道 500 800 六武高速公路建设 办公室 姚湾隧道、南岭隧道 300 经济效益统计表 5.1 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 交通部建设生态高速公路示范工程; 新华网、中央人民政府网、交通部等国内各大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和宣传。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高科技助力我国重大工程建设”为题,对国内第一条通透式隧道的建成进行了报导,并予以高度评价。 5.2 社会效益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导国内第一条通透式隧道 6 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 该隧道的研究与成果应用有力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 通透肋式拱梁隧道 受力变形特征及围岩破坏模式 结构荷载 设计计算方法 施工控制标准 成套施工方法 综合体现工程安全、环保、节能和景观协调 揭示了异型傍山隧道的受力变形规律 很好地反映了傍山隧道围岩破坏模式 充分反映了开挖推进过程的时空效应 与变形受力规律相适应融合多种施工新技术 为隧道结构添加了新的单元 深化了岩土体与隧道相互作用机理的认识 完善了隧道结构荷载设计计算理论 丰富了隧道施工过程力学的研究内容 提高了浅埋傍山隧道的变形控制技术水平 推动行业科技 进步的作用 特 点 成果与创新 7 结语 项目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和一批具有工程指导意义的成果,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项目研究对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学科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项目的顺利实现为我国隧道结构增添了新的单元,对我国山区建设生态道路工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七、结 语 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 批评指正! 谢谢! * * * * * * * * 山区高速公路浅埋傍山隧道 修建技术研究 2012年11月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汇报人:赵华宏 汇报提纲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三、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四、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五、应用情况及经济社会效益 六、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 七、结语 1 研究背景 我们国家是一个山多地少、人多资源匮乏的人口大国,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在我国山区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对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沿山谷、河谷修建的傍山道路。 因此,如何节约土地、做好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边坡高达120米, 破坏环境严重 高速公路沿线多处高边坡破坏环境严重 人类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挑战,“可持续发展”作为国策提出来了,摆在每个学科、每个产业的面前,因此,我们必须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协调地区发展,而大力发展地下工程,科学利用地下空间是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状的。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传统的深挖路堑方案,由于受到山区陡峭地形条件的限制,需要大范围开挖山体边坡,不仅对周围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容易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道路安全运营构成较大的威胁,由此造成高边坡的支护、安全监测以及后期维护费用都很高。 浅埋傍山隧道逐渐取代传统的深挖路堑方案,成为傍山公路的一种主要结构型式,以往傍山隧道多采用半路半隧结构、拱形明洞以及棚洞结构,且主要应用于洞口段。对于半明半暗隧道结构而言,通过增设反压护拱、套拱、盖板、挡墙来平衡偏压荷载;而对于明洞或棚洞来说,通过刷坡来阻隔岩土体与隧道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偏压洞口 反压明洞 洞口棚洞 半幅棚洞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无论是铁路隧道,还是公路隧道,棚洞、反压回填明洞均采用了放陡边坡坡率,明开挖后修筑明洞。受四川等地的古栈道启发,我们提出了半明半暗傍山悬臂隧道结构。普通的棚洞、半明半暗隧道在这不再赘述。 龙瀑隧道原始地貌 龙眼瀑布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依托工程为黄(山)-塔岭(桃林)高速公路,该项目为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龙瀑隧道为典型的浅埋傍山隧道,沿线风景秀丽,路线左侧有“龙眼瀑布”,龙瀑隧道因此而得名。 原设计方案采用深挖高路堑方案,切坡几近山顶,对山体植被破坏极大,与黄山景区环境不协调。根据地形、地质、环保等因素提出了采用“通透肋式拱梁隧道”方案,避免了山体的切削和大量植被破坏,与前方的龙眼瀑布及右幅桥梁遥相呼应,符合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要求,并且结构新颖,推广价值较高。 傍山隧道 地面线 傍山隧道 砼基础 傍山隧道示意图 基础开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