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讲 宋明理学 一、春秋战国:儒家的创立和发展时期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 二、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严重打击 三、西汉:儒家经董仲舒改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四、魏晋至隋唐:魏晋儒学受到佛、道冲击;隋唐进一步改造,三教合一 五、宋明:宋明理学,儒家的转型和成熟时期 六、明清: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春秋:产生 战国:发展 秦朝:打击 西汉:正统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演变 孔 子 孟 子 秦始皇 董仲舒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目标】 1.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 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知识) 2.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能力) 3.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 的精神价值。 (情感)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摩揭 陀国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东汉 前期传入中国。由于它的平和性 (从未主动挑起宗教战争)、 融合性(鼓吹三教合一)及它的 哲学与中庸之道极为相似,都 摒斥走极端的思路,加之其因果轮回的理论对社 会产生极大影响,尤其一些高僧在弘扬佛法的同 时也阐发儒学经典,体现了佛教儒学化的倾向, 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为中国士大夫所广泛 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了的佛教。 六祖慧能 道教的产生与传播 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张道陵在四 川鹤鸣山创立道教。他自称“太清玄元”,并用符 水咒法为人治病,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因此 在当时称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 道。这是道教早期的两大派别。道教尊老子为教 祖,奉《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魏晋时期玄学 (一种哲学思潮)盛 行,其代表人物以老 庄解释儒家经文,促 成儒、道融合。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1、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佛、道的冲击 2、隋唐儒学家吸收佛、道精神“三教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一、宋明理学兴起背景 合一的含义:不是合为一体,不是兼并,而是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吸纳、渗透、和谐。 理学的含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又称道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程朱理学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 (本体论) 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③“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理学各派的主张 材料四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 材料五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六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 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1.依据材料四并结合课本回答陆九渊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五、六回答王守仁思想主张 理学各派的主张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本体论) 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方法论) ③“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陆 九 渊 ①心是万物本原 (本体论) ② “发明本心” 以求“理” (方法论) 王 守 仁 ① “心即理 ” (本体论) ② “致良知” (道德观) 理学各派的主张 程朱 理学 陆王 心学 程颐 程灏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陆九渊: 世界观:心即理,是万物本原 方法论: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 王阳明: 世界观:致良知,良知是本心(理) 方法论: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方法论:“格物致知” 道德观:(社会) 儒家道德伦理,主张三纲五常; (个人)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都是对孔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纳米颗粒制备方法.ppt VIP
- 桂皮醛在常用溶剂中稳定性考察—.PDF VIP
- 314记忆法速记5500单词表.xlsx VIP
- 标准化大型蛋鸡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案例.docx
-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ppt VIP
- 医学影像设备学.pptx VIP
- 基于PLC的数控机床设计 毕业论文.doc VIP
- 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十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百通科信杯”新能源汽车维修工(学生组) 职业技能大赛理论题库.pdf VIP
- 临床医学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教案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见习教学教案.docx VIP
- 送东阳马生序(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