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学案 备课时间:10月16日 使用时间: 主备人:景明明 一、学习 ....doc

《马说》学案 备课时间:10月16日 使用时间: 主备人:景明明 一、学习 ....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说》学案 备课时间:10月16日 使用时间: 主备人:景明明 一、学习 ...

《马 说》学案 备课时间:10月16日 使用时间: 主备人:景明明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虚词,品味情感,分析语调变化,当堂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怀才不遇的观念。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特殊词语。 三、学法导引 这篇“说”带有寓言色彩,文章通篇比喻,千里马伯乐控诉和讽刺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和摧残,文章矮小精悍,却写得曲折而畅达。学习时要在质疑解难疏通文章的基础上,注意体味作者犀利、练达的语言特点,仔细品味作者所寄寓的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特别是要学习赏析作者寓深刻思想于具体事物中的写作特点,即“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特色。要在反复诵读,把握文旨的同时,辩证地分析文章的社会意义,从文中汲取积极的精神力量。这篇文章的文字不算艰深,要注意辨析文中虚词的用法。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自号昌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成就尤为突出,他倡导古文运动,是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主张。他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故作《马说》。有《昌黎先生集》。 2、关于“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但讲究文采,与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不去猎场,看不出好猎手 2、试写出下面实、虚词的含义 祗—— 骈—— 不以千里称也—— 外见—— 食马者—— 执策而临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不以其道—— 3、.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 。体裁是 。 你都做对了吗,如果没有请总结一下你的失误。 二积累展示台 “聚尘土而泰山一点一滴的累积,也同样可以产生很大的效应 2、精读课文,对照注释,同桌间相互讨论句子的翻译,圈出意思把握不住的字、词、句,准备提问。 (你都掌握了吗,请把你的疑难问题整理下来) 同学们展示你“战果”的时候到了,你能迅速的完成下面的问题吗? 一词多义 马之千里者 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 策之不以其道 其 其真无马邪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