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语文]诗歌鉴赏学案
第一节、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注重意象的积累,明确解读意象,提高鉴赏形象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练习法,点拔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汲取先人知识、智慧、陶冶高尚道德情操,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鉴赏其形象,提高学生鉴赏其形象的能力,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熟悉诗人处理意象的几种常见方法。掌握一定的解读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揣摩推测法:在诗歌教学中,对诗歌的字词句和重点难点进行反复揣摩,认真推测,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特点。
比较鉴别法:在训练中将内容相似或相关的作品比较阅读,将不同风格的作品比较鉴赏,以加深对诗歌形象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让学生明确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物象、意象、意境)、事物形象的各自特点。
拟用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考点解读】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人物、事物或画面。
形象可以是抒情主体即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在进行形象分析训练时,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
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考查方向】
1、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
2、对景物形象的品鉴体味;
3、对事物形象的识别理解;
?
第一课时、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描写对象、抒情主人公形象
导入:??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基本思路:
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例:?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分析: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堂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 后回答问题。(8分)2010年高考(全国一)
?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这首诗描写了素碟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碟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这首诗通过对素碟的活动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胜过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2010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