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建筑史
中 国
建筑学设计基础理论—— 中国建筑史
授课教师:张彤钰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等级
■ 中国传统屋顶共分九级
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 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半坡顶。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特 征
1. 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宋时称四阿顶。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如北京的太和殿。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等级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特 征
2. 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一般佛教寺院中的大雄宝殿的顶就是重檐歇山顶。
3. 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等级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特 征
4. 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 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第一,古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了聚落、居住建筑、陶窑、祭坛等多种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为后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最早和最基本的基础。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建筑技术、艺术的成就
第二,在结构上,窑洞、木梁架和干阑三种类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基本确立以后几千年中国传统建筑的土木结构形式,特别是木梁架式样,更成为中国建筑结构中的主流。其构造也从绑扎发展到榫卯。
第三, 聚落选址时注意近水、向阳、不受旱涝、易于防御,还注意把聚落分为居住区、生产区和墓地。这些经验,是通过长期实践取得的,对日后各种村镇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建筑技术、艺术的成就
第四,施用于筑墙垣、坛台、屋基的夯土技术,对后代建筑影响至大。而土坯砖、木骨泥墙、烧烤地面、白灰面及室外散水等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不但大大改善了当时建筑的使用及人们的生活条件,而且还为后世长期所沿袭。
第五,审美观念亦已反映到建筑中。例如室内墙面涂以白灰,不但增加了亮度,也增加了美观。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的彩绘泥片,更表明了多种色彩和图案的装饰已不限于陶器,而是扩大到建筑中了。
第六,环绕向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等建筑布局原则及若干基本几何形体的应用,已大量应用于或体现在聚落、祭坛和居住建筑之中。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2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建筑技术、艺术的成就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宫城东墙
排水沟
第一,在建筑设计中,特别是皇家建筑,已有了事先踏勘地形和规划布置。如秦雍城之宫殿、坛庙,以及商、周之贵族墓葬,显然都是经过规划才施工的。
第二,就使用功能而言,到周代为止,宫殿、坛庙、陵墓、官署、监狱、作坊、民居……等建筑类型均已出现;就空间组织而言,庭院式建筑布局亦已成型,即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的内涵都已经具备了。
第三,自原始社会就已大量使用的木构架建筑,到夏、商、周时期,这种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以木柱梁为房屋结构的形式已经成为当时建筑的(特别是统治阶级的)主流,柱网亦逐渐趋于整齐,又出现了斗拱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建筑结构构件。
第四,陶制地砖、屋瓦、排水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