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m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脊髓灰质炎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前 言;本标准规定了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脊髓灰质炎的诊断、报告。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GBS:格林巴利综合征 OPV: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IPV: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VAPP: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 VDPV: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iVDPV:免疫缺陷者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cVDPVs: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IgM:免疫球蛋白M IgG:免疫球蛋白G ;3.1流行病学史(见附录C) 3.1.1与确诊的脊髓灰质炎患者有接触史或近期曾经到过脊髓灰质炎流行地区。 3.1.2经过3d~35d(一般为5d~14d)的潜伏期。 3.2临床表现(见附录C) 3.2.1早期可有发热、咽部不适、婴幼儿可烦躁不安、腹泻/便秘、多汗、恶心、肌肉酸痛等症状。 3.2.2热退后(少数可在发热过程中)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和(或)腹肌不对称性(单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躯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无感觉障碍。 3.2.3麻痹60d后仍残留弛缓性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后期可出现肌萎缩)。 ;3.3实验室检测 3.3.1 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者(见附录A)。 3.3.2发病前6周内未服过OPV,发病后未再服用OPV或未接触疫苗病毒,麻痹后1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M抗体,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倍升高者(见附录B)。 ;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随访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 最终诊断权:省专家组;5.1疑似病例 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包括15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病例。 5 .2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5.2.1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3.1( 流行病学史)。 5.2.2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3.2(临床表现)。 5.2.3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3.3.2(发病前6周内未服过OPV,发病后未再服用OPV或未接触??苗病毒,麻痹后1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M抗体,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倍升高者)。;5.3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3.1(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者)。 5.4排除病例 5.4 .1疑似病例经实验室和临床检查有确凿证据诊断为非脊髓灰质炎的其他疾病。 5.4.2疑似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或麻痹后1个月内脑脊液或血液特异性IgM抗体阴性.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无4倍升高者。;5.5与OPV有关的其他病例 5.5.1服苗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PP) : 疑似病例近期曾有OPV免疫史,且在服用OPV后4d~35d内发热,6d~40d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感觉障碍,临床诊断符合脊髓灰质炎。麻痹后未再服用OPV,从粪便标本中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该病毒和原始疫苗病毒相比,VP1区基因序列变异1%。 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病例(VAPP)多见于首剂服苗,其发生率极低,且往往见于免疫功能低下儿童。 ;5.5.2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 疑似病例曾与OPV免疫者在服苗后35d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6d~60d后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或发病前40d未服过OPV,符合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诊断,麻痹后未再服OPV,粪便中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该病毒和原始疫苗病毒相比,VP1区基因序列变异1%。 ;5.5.3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 疑似病例曾有OPV免疫史或疫苗病毒接触史,临床表现符合脊髓灰质炎诊断,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VDPV病毒,且VP1区基因序列变异≥1%。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病例发生率极低,主要发生在使用OPV且免疫接种率水平不高地区的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的儿童,是由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经长期循环形成神经毒力增强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感染所致。 ; 主要应与具备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和肢体肌肉等方面的疾病相鉴别。 常见的这些疾病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脊髓炎、外伤性神经炎、周期性麻痹、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致的麻痹等。 在鉴别诊断时,应结合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