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访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

专访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 专访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 2011年03月17日      张改琴:1948年出生,甘肃庆阳人。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常委、科教文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副主席、楷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协会员,甘肃省书协主席。   曾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6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展并获奖,被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处收藏。出版有《张改琴书画》、《走进黄土地的脚步———张改琴书画集》、《中国美术家张改琴》、《春华秋实———张改琴、左文辉书画作品集》、《塬上风———张改琴书画集》等多部书画集。曾在中国美术馆,及西安、广州、兰州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   本专访刊发在2011年第三期《青少年书法》杂志上。   天阔云闲任卷舒   ——中国书协副主席张改琴访谈   谷国伟   谷国伟(以下简称谷):张主席年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去年秋天,在上海的一次展览上,媒体称您为“陇上卫夫人”。去年年底,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您当选为中国书协副主席。可以说,这是对您书法创作的充分肯定。“陇上卫夫人”当选中国书协副主席,实至名归。对于“陇上卫夫人”这个称谓和副主席的当选,您是怎么看待的? 张改琴(以下简称张):“陇上卫夫人”这个称谓,来源于我2005年出版的《塬上风——书画作品集》中文怀沙先生的序言,题目是《西部卫夫人》。媒体称我“陇上卫夫人”,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以我目前的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还要不断地努力。 至于当选中国书协第六届副主席,也不能说是实至名归,我的水平和这个职位还是有差距的。首先,我们甘肃这一片书法热土,对我几十年的滋润和培育,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其次,组织上给我搭建了这个很好的工作平台,赋予我这个角色,使我有了更多工作和奉献的机会,我还要努力地为甘肃以及西部地区的书法事业做工作,为全国的妇女书法事业做工作。再次,根据中央的整体部署,各省都在建设文化大省,建设“繁荣、和谐、团结、有为”的文化环境,全面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甘肃书法的发展成果也比较显著,得到了全国书法界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谷:能否介绍一下您的学书历程?   张:我6岁还未上学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写字,我父亲有三年私塾的经历,写得一手毛笔字,我每天按父亲规定的时间一遍一遍地写仿格。后来,父亲给我买了一本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是长卷式的,我就用枣刺扎在土墙上,每天在父亲的指导下临摹。上初中时,学校有兴趣小组,每周都有一次活动。那时,我跟着申老师学习写字,我们班女孩子喜欢写字的就我一个,所以也能受到老师、同学的关注,学习书法的信心也就更大了。   1983年,是我学习书法的一次重大转折。在庆阳油田,由于部队转业、外调进来的人很多,文化的交流频繁、外界的信息大量汇集。沈尹默的学生、上海书法家冯骥来庆阳探亲,我有机会结识,和他的接触使我在书法学习方面有了一个大的提高。那时他65岁,已经退休了几年。1986年,我的作品入选全国首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可见冯骥先生对我书法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1985年,我到我们县文化馆担任副馆长,我也实现了由业余到专业的转变。这期间,对外交流,上下联系都比较多,眼界也开阔了,这使我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地向前跨越。1990年,我在我们省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展览比较成功,影响也很大,我是甘肃省第一个从地方走出来到省城举办展览的女书画工作者。这次展览,各方面都给予了我很多的关注。同年,甘肃省书协换届,我当选为副主席。之后,我又担任庆阳市文联副主席、主席,2002年担任甘肃省书协主席。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使我不得不更加努力,直到现在,我一直也没减少对书法的学习和追求。我想,只有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我们才可能取得些许的进步,也才有可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谷:重要的是您坚持下来了,还有就是您的勤奋,否则是不会有今天这个成就的。您的书法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楷书寓动于静;二是行草书寓静于动。这种境界对于一个书家来说,是很难得的。在书法追求上,您是如何做到动静结合并相得益彰的?   张:在书法学习上如果是“瞎子摸象”,就不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追求。   楷书发展到现在,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书家在楷书的创作中注重对情趣的追求,更多地追求生动。楷书切忌板、滞、呆、平,“状若算子”,大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中间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去走?我认为,首先楷书的功底要打好。在继承上,我还是下了很大功夫,也有相当大的收获。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了很长时间的颜真卿、柳公权,之后学习魏碑,学习面比较宽,临得也比较杂,但是重点在《张黑女墓志》和《张猛龙碑》上。在传统和个人面貌之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