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国防政策.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瑞士的国防政策

以色列人與阿拉伯人的仇恨 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遠祖其實同源,是兩個同父異母兄弟衍生的後代,是希伯來人的子裔。 阿伯拉罕 撒拉(妻子) 夏嘉(婢女 ) 以撒 以實瑪利(阿拉伯人) 以素 (約旦人) 雅各(以色列人) 以色列的祖先雅各,因飢荒移居到埃及,後來被當地的埃及人壓迫,變成奴隸。最後由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進入迦南地,亦即今日巴勒斯坦,定居了一千多年。後來,羅馬帝國揮軍入侵,攻陷了巴勒斯坦。 猶太人沒有屈服,負隅頑抗,結果被羅馬軍大舉鎮壓,公元70年,羅馬提多將軍攻陷耶路撒冷,將猶人趕盡殺絕。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猶太人在公元132年再造反,再被纖滅。羅馬大帝哈德里安下令永遠不准猶太人回國。從此猶太人便流落世界各地,浮萍般流離失所一千八百年。 在十九世紀末,大部分猶太人寄居於東歐及中歐,並一直受到當地人的岐視。1880年代,只有十餘萬猶太人居住在巴勒斯坦,並集中於耶路撒冷、薩法德及太巴列等幾個猶太人聚居的城市。1891年,在猶太復國主義領袖赫茨爾領導下,於瑞士巴爾塞舉行第一次猶太人復國主義代表大會。大會的決議宣布,「猶太復國主義的目標,就是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國家。」,從此,以色列人力圖在巴勒斯坦建國。 黎巴嫩 敘利亞 約旦 埃及 加薩走廊 戈蘭高地 以色列(ISRAEL) 國土面積:20,770平方公里 總人口:7,645,600人 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的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 約旦河西岸地區 (英國託管的巴勒斯坦地區) (巴勒斯坦) (酋長管轄區) 1948年以色列在眾多充滿敵意的阿拉伯國家環伺下建國,數十年來,經歷了6次攸關國家存亡的重大戰爭,因此視國家安全與生存為第一要務,其國家目標在設法讓阿拉伯鄰國和平的接納以色列,並儘可能在國防上達成自立自強,維持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1947年11月-1949年3月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以色列為爭奪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發生的大規模戰爭,它使以色列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將巴勒斯坦英帝國託管地的剩餘地區分成分別由埃及和外約旦控制的地區。戰爭中有96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淪為難民,戰爭激化了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國家和美、英的矛盾。 1956年10月29日-11月7日 第二次中東戰爭 稱為蘇伊士運河戰爭、第二次中東戰爭、西奈戰役或卡代什行動,是一次於1956年發生在埃及的國際武裝衝突,當時埃及與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的軍隊爆發戰爭。英、法、以三國的結盟是一種利益的接合:英法兩國對蘇伊士運河有著貿易利益,而以色列則需要打開運河,以讓以色列船只得以通航。 1967年6月5日-6月10日 第三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方面稱六日戰爭,阿拉伯國家方面稱六月戰爭,亦稱六.五戰爭、六天戰爭,發生在1967年6月初,是「先發制人」戰爭的一個典範。它發生在以色列國和毗鄰的埃及、敘利亞及約旦等阿拉伯國家之間。戰爭從6月5日開始,共進行了6天,結果埃及、約旦和敘利亞聯軍被以色列徹底打敗,是20世紀軍事史上最具有壓倒性結局的戰爭之一。 1967年6月5日-6月10日 第三次中東戰爭 1967年6月5日-6月10日 第三次中東戰爭 埃以消耗戰爭 是1967年至1970年埃及與以色列之間的有限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佔領埃及的西奈半島。於是埃及發動消耗戰爭,試圖創造對埃及有利的談判環境來收回西奈半島。然而,埃及的目標並未實現。1970年,埃及和以色列簽署停戰協議,停戰分界線還是維持在消耗戰爭開始時的狀態,而且雙方沒有繼續和平談判。 第四次中東戰爭 又稱贖罪日戰爭、齋月戰爭、十月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一至兩日埃敘聯盟佔了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至第二周,敘軍退出戈蘭高地。在西奈,以軍在兩軍之間攻擊,越過蘇伊士運河(原來的停火線)。直到聯合國停火令生效為止,已經殲滅了一隊埃及軍隊。 西奈戰線從10月6日至15日的戰況 西奈戰線從10月15日至24日的戰況 1982年6月4日-9月29日 第五次中東戰爭,又稱黎巴嫩戰爭。以色列藉口其駐英國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裝暗殺,出動陸海空軍10萬多部隊,對黎巴嫩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和敘利亞軍隊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幾天時間就佔領了黎巴嫩的南半部。 這次戰爭是巴勒斯坦問題的延續,以色列發動戰爭的主要目的是消滅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企圖在黎巴嫩建立一個親以政權,趕走敘利亞在黎駐軍。 國防政策: 以色列國防軍的首要任務在於抵抗侵略,維護獨立生存。長期以來,以色列一直把在軍事上保持對阿拉伯國家的嚇阻能力,作為基本的國防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