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艺术与文明幻灯片.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亚艺术与文明 ——南通仿真绣 指导老师:沈燕 班级:11服饰品设计与营销 姓名:谭丽婷 学号:2011328410108 目录 简要介绍 艺术特征 技艺传承保护情况 简要介绍 南通仿真绣由清末民初的刺绣艺术大师沈寿所创,因此“也被称为“沈绣”。2007年3月,南通仿真绣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沈寿(1874年—1921年),原名沈云芝,苏州吴县人,后定居南通。慈禧70大寿时,沈寿夫妇绣制了《八仙上寿 》为慈禧太后祝寿,得到慈禧的赏识,赐“福”“寿”予沈寿夫妇,沈寿才把原名改为“寿”。沈寿曾先后在苏州、北京、天津、南通设立刺绣学校传授技艺,并将自己的绣艺口授张謇(南通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由张謇执笔出版了较为完整的一部刺绣理论著作《雪宧绣谱》。 沈寿仿真绣的传神、写实、逼真是其他刺绣不能比拟的。丝线的自然光泽、明暗关系的处理,绣面神态变化无常,是绘画所不能及的。油画能调出的颜色丝线都能表现。一种颜色以浓淡色差之分有十几种或二十种之多。在用针方面沈寿也改变了以往刺绣中平铺直套的针法,而是按自然物的形状旋转铺绣。这些艺术特色使仿真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在南通、苏州一带得到传承与发展。 南通仿真绣的画稿以油画、照片和自然界的物体为对象,吸收西洋油画的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用中国传统的刺绣针法和绣线来表现西方艺术,为典型的中西方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其色彩比传统的苏绣更加丰富,丝线的自然光泽与独特的针法、明暗关系所展示的刺绣作品变化莫测,立体感强,从不同角度观看都会显示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在用针和用线方面充分体现了刺绣的针法与绣线的工艺,作品具有仿真的艺术效果。 艺术特征 南通仿真绣与中国传统刺绣相比,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与特征。作品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的技法于刺绣技法中,使得作品立体感强、物像生动逼真。仿真绣源于苏绣,但以刺绣来表现物象的光影、色彩,使之达到仿真、逼肖的艺术效果,则有别于传统苏绣。 仿真绣以人物绣最为擅长,针法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作品欣赏 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分局展出的还有《女优贝克像》。沈寿在去逝前将这些绣品捐赠给了南通博物苑。抗日战争期间为防不测张謇家属将绣品寄存于金城银行保险柜中,后又取出携至香港妥善保管。1983年张謇的后裔将绣品归献给省人民政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沈寿的第一幅仿真绣作品是《意大利皇后像》,完成于1910年。原件为余觉向驻意大利公使索寄的一张意大利皇后的黑白铅画照片。 蛤蜊图 耶稣像 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南通纺织局内景 女工传习所学员在课上学习刺绣 技艺传承 1914年沈寿主持女工传习所,以教学的方式将传统刺绣和她创制的“仿真绣”艺术向学员们传授。设置三种学制:二年制的刺绣普通班,四年制的刺绣美术班、五年制的刺绣研究班,分别教授花卉、翎毛、山水、仕女、肖像和油画的刺绣。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优秀学员中有张淑德、李群秀在沈寿的指导下完成了作品《夕阳返照图》、《奉天牧羊图》。现珍藏于南通博物苑 日军侵华、南通沦陷,至1939年女工传习所停办。1942年张謇儿媳吴端华恢复组办张吴女工传习所。原来女工传习所的学员宋金龄、庄锦云等被聘执教。1944年,张吴女工传习所也因重重困难而解散。 新中国成立以后,散失在社会上的女工传习所学员重新组织起来,先后成立刺绣生产加组、刺绣生产高级合作社、南通绣品厂。 1959年,南通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所。陈定九、宋金龄、巫玉曾任副所长。女工传习所学员张元芳、陈锦、庄锦云等,以及其他老艺人大多都被吸收到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或作艺术指导,并以师傅带徒弟和教课的形式培养了一大批刺绣人才。 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在文革期间一度停办,老艺人和从业者被下放到企业。1972年研究所得到恢复,大部分艺人又回到刺绣工作岗位。 建国以后,美术研究所还涌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陈定九、刘松樵、陈彭庚、张文昌、华俊山、施湘、黄培中、范扬、许平、林晓、冷冰川等。 南通博物苑作为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试点项目——南通“仿真绣”的指定责任单位,也在积极地开展保护、传承的研究工作。 传承问题 由于从事刺绣和相关研究的高级人才很少,且处于松散的状态,未能形成保护、传承,研究、开发的合力。艺术精品凤毛麟角 ,保护、传承工作缺少相应的基础与支撑。因此,南通的刺绣艺术保护、传承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解决方法: 1、做好对刺绣作品的保护 2、对无形的刺绣艺术理论、技艺的研究,对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的研究。 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