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急救和护知识研讨.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颅脑外伤急救和护理 急诊科 尹丽萍 重型颅脑外伤的定义 重型颅脑外伤: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头部,引起危及生命的损伤。死亡率极高。包括有广泛的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常见急危颅脑外伤 一、头皮撕脱伤:多因头发、头皮卷入机器所致,头皮多从帽状腱膜下层或骨膜层撕脱,范围常较大,出血量多,止血困难,可致出血性休克,并能迅速危及生命。 二、颅骨骨折:其危险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骨折对于脑组织的损伤。 三、脑损伤 1、脑挫裂伤:昏迷多超过半小时,甚至数日、数周或更长时间。还可恶心、呕吐、躁动以及偏瘫、失语、抽搐及脑神经损伤等。 2、脑干损伤:伤后多持续昏迷,出现去大脑强直,双侧瞳孔不等大、多变、可极度缩小或散大,并可出现双侧眼球位置不一。常有阵发性呼吸异常,血压增高等。 症状体症 1.头皮破损,创口或伤道内出血,可见骨碎片及其它异物,有时见脑脊液漏和脑组织溢出,大量出血则发生。 2.伤后多有昏迷,其中部分为广泛脑挫裂伤和脑干伤。少数无昏迷,但可因颅内血肿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继发昏迷。 3.局源性脑症状如偏瘫、失语、局源性癫痫等。 4.易并发伤道感染,出现颅内化脓性炎症和脑脓肿。 4.部分病人可因颅内血肿或颅内感染而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 5.头颅x线摄片显示出颅骨、颅内异物(如骨碎片、弹片或子弹等),头部ct和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挫裂伤和血肿。 急救与护理原则: 积极防治颅内压增高症、休克、呼吸衰竭,以及伤口继续出血与污染等。如有手术指征者,应尽快手术治疗。 一、伤情评估 初步了解患者致伤原因、受伤时的情况、伤后时间及伤后表现,以便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二、体位 保持正确体位是护理的关键之一,给予平卧位或头15°~30°卧位,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及呕吐物阻塞气道而影响呼吸功能。 三、呼吸道 呼吸道护理的重点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这是整个抢救过程的中心环节。 1.应松解限制呼吸的衣物, 2.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块及异物,深入气管内吸痰。 3.给予低流量吸氧,减少脑组织耗氧量,必要时置入口咽通气管或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 四、止血 尽快制止头部外出血,协助医师加压包扎,开放性颅脑损伤等可能有脑组织膨出,应以棉圈围于伤口周围,然后包扎。快速足量补液,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五、防止感染 防止颅内感染,应将患者平卧,患侧向下,让血液或脑脊液顺利流出来。切忌用布类或棉花堵塞外耳道或鼻腔,以免其逆流而继发颅内感染。 六、心肺复苏 若患者神志不清,大动脉搏动消失,又能排除患者胸骨及肋骨骨折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不要试图用拍击或摇晃的方法去唤醒昏迷的颅脑外伤患者。 七、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根据病情迅速建立两条有效静脉通路,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剌,如周围静脉不易穿剌者,行深静脉穿剌,以保证液体和药物能迅速进入体内。 在维持循环的前提下,利用脱水剂、利尿剂等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应在15~30min内快速滴入,否则起不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另外,再加入法莫西丁或西迷替丁等抗酸制剂,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的改变可反映病情的轻重,瞳孔是反映颅脑伤情变化的窗户,所以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等病情变化,如患者由安静转入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嗜睡时应提高警惕,隔5~10min观察瞳孔变化。 谢谢大家 2015年3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