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与漂泊——鲁滨孙与杜甫形象之比较.docVIP

漂流与漂泊——鲁滨孙与杜甫形象之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漂流与漂泊——鲁滨孙与杜甫形象之比较.doc

漂流与漂泊——鲁滨孙与杜甫形象之比较-大学语文论文 漂流与漂泊——鲁滨孙与杜甫形象之比较 徐贺安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关于杜甫与鲁滨孙人物形象的论述已有很多,但两者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鲁滨孙与杜甫都有过漂流与漂泊的经历。在孤独的情感世界里不断升华不断奋进。文中采用中西比较的方法,通过漂流与漂泊的原因、经过、结果的历时性梳理发掘两个人物形象的文化意义。 [ 关键词 ]漂流;鲁滨逊;漂泊;杜甫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11-0094-02 《鲁滨孙漂流记》描写了十七世纪鲁滨孙·克鲁索航海外出漂流荒岛的经历,而中国的《杜诗详注》记录了八世纪诗人杜甫一生漂泊的情感路程。两部作品都饱含作者的身世浮沉、迁转不定的心酸。虽然属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人物但都有飘零辗转的经历,鲁滨孙是漂流而杜甫是漂泊,从中可以窥探中西古今文化的不同。 一、原因不同:主动的冒险与被动的放逐 鲁滨孙代表了十七世纪以来开辟新大陆冒险出海的新兴势力:“促使鲁滨孙海的力量就是想开辟世界,想占有世界。这正是社会发展到新阶段、不满足于守成的新兴阶级的阶级意识的表现。”[1]9(译者序言)鲁滨孙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出海,放弃中等家庭优越的生活,寻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从幼小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便充满了遨游四海的念头”[1]1,遨游世界在他幼小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等到鲁滨孙长大后他拒绝父亲为他设计的生活方式,不想重复单调无聊的中等阶级的生活:“父亲的计划是要我学法律,可是我却一心一意要到海外去,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能使我满意。我对于这件事情的倾心,使我对于父亲的意志和严命,对于母亲和朋友们的恳求和劝告,一概加以强烈的抗拒;我那顽固不化的怪脾气。仿佛注定了我后来的不幸生活”。[1]1-2鲁滨孙主动要求出海冒险遭到父母的反对后,仍然是固执己见。作为唐代儒家知识分子的杜甫,是上书救房琯受牵连被动遭贬的,他的漂泊是一种被动的政治上的惩罚的结果。“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2]3,房琯是当时众望所归的宰相,由于不闲军事打败仗遭受肃宗贬斥,杜甫身为谏臣心系天下,主动上书救房琯,但却遭到了肃宗的贬斥。杜甫被唐肃宗放逐弃置就开启了杜甫漫长的漂泊生涯。仇兆鳌在《杜诗详注·序》里饱含深情地写道:“既而遭逢天宝,奔走流离,自华州谢官以后,度陇客秦,结草庐于成都瀼西,扁舟出峡,泛荆渚,过洞庭,涉湘潭。凡登临游历,酬知谴怀之作,有一念不系属朝廷,有一时不端痌斯世斯民着乎?”[2]1杜甫漂泊辗转于今甘肃、四川、湖北、湖南西北、西南诸省。从中可知杜甫是受政治牵连而被动遭贬漂泊西南的。鲁滨孙是主动的要求出海并且反抗父母的意愿自发的寻求个人的冒险航行,杜甫是被动的遭贬斥被君主弃之不用但仍心系朝廷,渴望被重用但沉沦下僚漂泊一生的。两者从原因上有很大不同。 二、过程不同:自赎嬗变与固守忠贞 鲁滨孙在漂泊过程中思想经历了回归基督、自赎原罪的情感嬗变,杜甫在漂泊西南垂老湖湘的后半生一直心系朝廷恪守忠贞,爱国情绪越来越浓。 鲁滨孙一开始离开父母时是顽固而毫无感恩之心:“既不求上帝或是父亲的祝福,也不考虑一下当时的处境和后果。”[1]4鲁滨孙是毫无信仰毫无感恩的出海,但当船遇到风浪命悬一线时:“我觉得他一辈子实在过得安闲自在,既没有碰到过海上的风雨,也没有碰到过陆地上的种种艰难困苦。我决定要像一个真正的回头浪子,回到父亲跟前去”“但到了第二天,风也停,浪也静了,我就开始对海上生活习以为常了”。[1]5鲁滨孙身处危险时会后悔没有听父母的话,但风浪过去又迷信自我。在到伦敦后,鲁滨孙想回去但又害怕被别人耻笑,此时心态是一种虚荣心:“我立刻想到将怎样被街坊们讥笑,我将不仅羞见我的父母,并且也羞见别人”。[1]10此时的鲁滨孙以悔罪为耻,固执且自欺欺人。到达巴西群圣湾之后,开辟种植园本来可以衣食无忧的过下去,但鲁滨孙不满足现状依旧出海,继续冒险:“假使我肯用一半的慎重精神来注意我个人的利益,来判断一下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决不会离开那么兴旺的事业,把一切致富的希望都丢在脑后”。[1]29与离开家一样,鲁滨孙不满足在种植园终老一生,又一次反抗命运出海冒险。出海漂流荒岛后,鲁滨孙的内心经历了本质上的变化,从一开始搭帐篷生火时的抱怨:“有时我便发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1]46到自我反思:“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1]46,鲁滨孙已经开始了自我反思。 在经历了拥有粮食的惊喜与得病的苦痛的体验后,鲁滨孙开始了第一次祈祷。“我心里很少宗教观念,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