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 中国陆地动物生态地理群.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中国陆地动物生态地理群

第四章 中国陆地动物生态地理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热带森林-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 第三节 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 第四节 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 第五节 温带草原动物群 第六节 温带森林、森林草原、农田动物群 第七节 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 第八节 高地森林草原、寒漠动物群 第九节 山地动物群 第一节 概述 我国地域辽阔,动物生活的外界环境多样。因而,动物界组成丰富,特产种类繁多,区系及生态地理变化明显。我国所产陆栖脊椎动物有2000多种,约占世界全部种数的10%。其中鸟类占比例最高,兽类次之,两栖类及爬行类居后。 中国陆栖脊椎动物统计及与世界的比较 自然条件与动物分布 除少数广泛分布的动物种类外,大多数种类和类群的分布受三大自然区(季风区,蒙新区,青藏高原区)和温度带的影响都较明显。 三大自然区与动物分布 三大自然区对动物分布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湿润、干旱和高寒环境的作用。 全国首先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和青藏高原区等3大自然区。 ? ①东部季风区。为人口占全人类半数以上的亚洲季风区的一部分,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5%,总人口的96%。 ?②蒙新高原区  为横跨欧亚大陆中心的广大草原、荒漠区的一部分,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0%,总人口的3%。与青藏高寒地区则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一系列青藏高原边缘山地为界。 ③青藏高寒区。 为世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形成最新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5%,总人口的0.8%。 第二节 热带森林-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 分布范围:  在我国,热带森林-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广西、广东、福建各省区的南部,包括海南岛、台湾等地。 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是组成复杂,树栖、果食、狭食和专食性种类多,一般不贮藏食料。 生态现象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现今只保存于少数未经砍伐或少经砍伐的原始林地。 在广大开发地区形成次生林灌、荒草坡和农田动物群,种类趋于简单,地栖动物显著增多,出现优势现象,但与北方环境中的优势现象无法相比。 热带森林动物群组成的复杂性,表现在有许多特有的科、属、种,在热带森林中的种类,往往达到高峰。  如两栖类中的50%以上,爬行类中游蛇科的85%以上,鸟类中啄木鸟科的90%以上,兽类中鼬科的63%都集中于热带森林。 热带森林中树种复杂,分层很多,隐蔽条件良好,植物性食料丰富。因此,范围不大的相同的环境中,往往栖息着许多种类,而无明显的优势种。热带森林树冠分层很多,藤萝密布,“顶盖”往往相连,隐蔽条件好,因而树栖、半树栖动物很多。 代表动物 第三节 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 分布范围:  亚热带动物群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各省区的以北的广阔地区至秦岭淮河一线的广大地区。区内农业开发历史甚为悠久,亚热带森林动物的原来面貌,有极大的改变,而沦为次生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并普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动物分布特征 区内典型的林栖动物,只保存于少数面积不大的森林中,如在西南山区林中有为数不多的猕猴、短尾猴等。而赤腹松鼠、长吻松鼠等在许多地区为林中优势种。广大业经开发的山地、丘陵次生林灌和草地,常见的有蹄类有小麂、毛冠鹿、野猪和林麝等,其中小麂在许多地区是主要的优势种,是狩猎的主要对象,它的毛皮在野生优质毛皮中占首要地位。 在广大农耕地区,黑线姬鼠和多种家鼠为优势种类。广泛栖息于区内多种环境的食肉兽,主要是中小型种类的黄鼬、獾、貉、豹猫等占优势,其他如果子狸、灵猫、狐等也比较常见。 鸟类中最普遍的优势种,主要是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或喜栖息于农耕环境中的许多种类,如麻雀、金腰燕、棕头鸦雀、喜鹊、斑鸠、画眉等。 爬虫类和两栖类的种类和数量,在区内各地显著增多,显示了亚热带地区湿热自然环境的特色。爬虫类中最常见的有多种蛇类和龟鳖类等。两栖类多栖息于区内各地的耕作环境中,最普遍的优势种,属于南方类型的有蛙类,属于北方类型的有蟾蜍等。 第四节 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 分布范围:  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分布在我国西北最干旱的地区。 分布特征; 动物群组成与草原动物群类似。  兽类中以啮齿类和有蹄类动物最为繁盛,但由于生活条件更差,群聚性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的区域性变化比草原地带更大。鸟类比草原地带更贫乏,两栖类更不多见,但爬行类则相反,有不少种类特别适应于沙漠、戈壁的环境,数量也较多。 荒漠、半荒漠地区的啮齿类动物以沙鼠和跳鼠为主,前者主要栖息于戈壁中,后者主要栖息于沙质荒漠中。 有蹄类中最普遍有鹅喉羚、野驴等。 食肉兽中常见的有狼、狐和沙狐等。鸟类十分稀少,最常见的有沙鸡、百灵等。 两栖类中只有绿蟾蜍。 爬行类中,蜥蜴的种类和数量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