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市高三次联考(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全word).docVIP

河南南阳市高三次联考(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全word).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南阳市高三次联考(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全word)

河南省南阳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期末质量评估)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3题。 “诗意地栖居”,这是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从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中演绎 然而,现实的生态状况一度隔断了朝向理想的通路,为生命“诗意栖居”提供前提和基 尽管远古时代的主要命题都围绕着“生存”“汲取”展开,但古圣先贤也意识到了自然 中国古代哲人的生态智慧最为深邃,集中体现为视字宙与人自身为一体的、和谐共生 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如孟子强调“天”与“人”相通的特性,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之伴生 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主要表现为整体 诗意让栖居更美好,人如果没有了诗意,大地就会遭到蹂躏,不再是家园;精神就会变?我们栖居的大地?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的党和人民吸收了古今中外的生态 (选自2013年1月9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于“诗意地栖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意地栖居”既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理想,这种理想把自 B.“诗意地栖居”需要人类重新寻求生存根基,重新确立价值信念,从而实现人类 C.“诗意地栖居”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为了生存,就开 D.“诗意地栖居”曾被古圣先贤所意识到,中国古代哲人视宇宙万物与人自身为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存的本能促使人类一开始就关注着自然界,不断地汲取自然资源,改变大自 B.《周易》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很丰富,很深刻,其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理 C.儒家和道家尽管其社会思想观点不同,但在对 D.西方古代哲学中也有丰富的“天人合一”思想,他们把整个自然界视为和谐共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比较丰富的理论,孟子强调的“天”与“人”相通的特性 B.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 C.古希腊哲学家把自然界看做是由许多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整体, D.吸收古今中外的生态智慧,把握自然规律,把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互相融合,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恩补奉礼?”帝曰:“尧、舜岂不知?” (节选自《宋史·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理:惩处。 B.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竟:竟然。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 幽:囚禁。 D.公著数白其害 白:陈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吕公著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①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②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 ③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④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 ⑤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⑥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公著自幼好学,为官后敢于进言。他小时候特别爱好学习,以至于废寝忘食, B.吕公著与神宗谈论为治之道,观点令神宗赞许。他与神宗一起谈论治国之道时 C.吕公著两次建言,对国事有独立见解。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 D.吕公著关心时政,进言切中时弊,重视谏官作用。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陈述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著对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 (2)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9题。 少年游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扬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到了(今江苏镇江),为寄托对远在杭州的妻子的思念,写了这首词。②娥:嫦娥。 8.有人说.这首词的构思“有点特别”,那么,“特别”在什么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 9.结合全词,说说上片中“飞雪似扬花”和“杨花似雪”能否对换位置,并说明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文档评论(0)

ipad0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