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启示——浅析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doc

二元经济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启示——浅析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元经济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启示——浅析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

二元经济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启示——基于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 ? 孙淮中 ? 【内容提要】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是新世纪我国一项艰巨的任务,现代化和工业化要求剩余劳动力必须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去,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综合借鉴发展经济学两个模型——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 【关 键 词】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剩余劳动力转移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国家, 据统计,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5亿之多,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数量众多的国家来说是一项棘手而又迫切的任务,否则,二元经济结构将无法改变,工业化与城市化将只是一句空话。本文拟从发展经济学两个模型——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入手,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就如何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注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势依然很严峻。据劳动部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有4.82亿农村劳动力,2002年增加到4.98亿,而且2003-2005年我国每年将新增长劳动力1246万人。 依据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总供给规模到 2010年才会停止扩大。据专家科学测算,在农村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下,我国农村只能为1.5亿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也就是说,在4.98亿农村劳动力中,有近3.5亿属于剩余劳动力。除了已进入乡镇企业、非农产业和大中城市打工的2.3亿人外,还有 1.2亿劳动力处于绝对失业状态,目前仍滞留在农村,这就意味着我国至少有1/3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出去。可以预见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农业劳动力大量积淀、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现实,这些依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较大的压力。 二、从刘易斯模型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模型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其目的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过程,他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在农业部门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为零,甚至是负数,农业是落后的;工业部门以现代化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高。农业部门在维持生存的工资水平上无限度地向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工业部门因雇佣低工资的劳动力而积累起来的利润可以不断转化为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吸收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剩余劳动力被吸收殆尽,其结果是工业化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率也不断提高,整个经济获得发展。因此,刘易斯主张发展城市工业来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尽管刘易斯模型存在着理论中假设上的缺陷,如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是一种充分就业状态。这与许多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不符,另外,他认为,农业部门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只是为了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所必需的廉价劳动力,扼杀了农业的作用。但是,在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上,该模型仍具有值得借鉴的思想和政策含义。因为我国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收入差距,而这种收入差距正是我国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工业转移的根本原因和基本动力。而且从长期看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任何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也确实对城市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96-2005年城乡收入差别变动情况 年份 1996 1998 2000 2002 200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4838.9 5425.1 6280.0 7702.8 1049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926.1 2162.0 2253.4 2457.6 3255 城乡收入比 2.51 2.51 2.79 3.21 3.22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相关数据计算)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拉大的趋势,城乡收入比从1996年2.51提高到2005年的3.22。如果再考虑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这说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确实过大,在这种状况下,无论城市中是否存在失业,农村过剩劳动力流向城市都是合情合理的。 从刘易斯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重要启示。第一,该模型通过“二元结构论”揭示了城市工业部门与乡村农业部门在结构上、经济上的差异。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二元性,城市工业部门生产规模大,生产和管理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同时,乡村农业

文档评论(0)

jcc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