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崇天哲学与谶纬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3.谶纬神学是怎样产生的?谶纬所记录的神秘传说与上古的神话有何联系与区别? 4.《白虎通》的内容与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关系如何?它的国家宗教神学形成的原因何在? * * 【参考读物】 1.司马迁:《史记·董仲舒传》 2.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见《汉书·董仲舒传》。 3.詹石窗、连镇标:《易学与道教文化》第三章,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 阴阳灾异之说对汉代社会有极大影响,焦延寿、京房均持此说以为教。《汉书·京房传》称焦延寿: “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值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 * * 董仲舒主张宇宙的次序是有常数的,这个“常”就是恒定。他在《举贤良对策》中说: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他把这种理论引申到社会伦理方面:“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 * * 又说: “阳之出也,常悬于前而任事;阴之出也,常悬于后而守空处,此见天之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也。” * * 四、董仲舒的崇天道德论 * * 基于天人感应目的论,董仲舒建立了一套颇富宗教意味的道德哲学。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 (一)人性论 1、人性天定 今善善恶恶,好荣憎辱;非人能自生,此天施之在人者也。 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若形体之肥癯(瘦),而不可得革也。 * * 他不仅把天当作人性形成的最后根据,而且认为性的贪、仁也与天的特质相对应: 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 * * 董仲舒把性比作“禾“,把善比作“米”,承认教化的作用: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 * * 2、性三品说 一是“圣人之性”。此类情欲很少,不教而能善,是天生的教化者; * * 二是“中民之性”。此类虽有情欲,但可以为善,亦可为恶。认识中民之性就是为了更好地教化,这种教化正如茧如卵一般,卵只有通过二十日的覆盖才能孵化,茧也必须待巢且经过沸汤之后才能做成丝。 * * 三是“斗筲之性”。即贫贱之性,其特征是只能为恶,而不能为善。 * * (二)三纲五常 所谓“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说是崇天神学: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 *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与先秦孔孟所讲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五伦”相呼应。 * *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论奠定了汉代以来封建道德关系的基础。 * * 四、谶纬流行与《白虎通》的宗教神学 * * 董仲舒以崇天为核心的神秘主义宗教哲学成为官方所倡导之际,谶纬也流行起来。 “谶纬”是宗教神学与经学的混合物。 * * “谶”是“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一种宗教性预言。 “谶者,验也。”又名“符谶”、“符命”。有的“谶”有图有字,故称之“图谶”。 “纬”与经相对而言。 “纬,丝横织也。”是以巫师方士之言附会经典,假托瑞应以张扬天意的一种神学形态。 * * 谶语,在先秦早已有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谓: (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 始皇三十六年,有黔首于陨石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怒,“尽取石旁居人诛之”。 * * 汉代以来,谶语亦多流行。自西汉末至东汉,谶纬神学实际上得到官方的认可与倡导,故四方造谶作纬者纷起。 今存谶纬之书大抵依托“五经”,宣扬瑞应吉凶。 * * 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纪。恶事大者夺纪;过小者夺算。随所犯轻重,所夺有多少也。人受命,得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纪算难尽,故死迟;若所禀本数以少而所犯多者,则纪算速尽而死早也。又人生中有三尸。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飨食人祭 ,每到六甲穷日,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者,夺人纪,过小者,夺人算。 * * 太湖中洞庭山林屋洞天,即禹藏真文之所,一名包山。吴王阖闾登包山之上,命龙威丈人入包山,得书一卷,凡一百七十四字,而还。吴王不识,使问仲尼。诡云:“赤乌衔书以授王。”仲尼曰:“昔吾游西海之上,闻童谣曰:吴王出游观震湖,龙威丈人名隐居,北上北上入灵墟,乃造洞庭窃禹书,天帝大文不可舒,此文长传六百初,今强取出丧吾庐。丘按:谣言乃龙威丈人洞中得之,赤乌所衔,非丘所知也。”吴王惧,乃复归其书。 * * 谶纬之书所记录的东西有侧重于教化,有侧重于传说,但都有很浓重的神秘色彩。 谶纬在汉初开始流行,经过石渠阁和白虎观两次经学会议,逐步完成与经学的结合,在意识形态上占居统治地位。 * * 《白虎通》是谶纬经学化的体现。 《白虎通》利用阴阳五行理论强调“土”的统领地位,为封建一姓专制作论证: “木非土不生,火非土不荣,金非土不成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