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年蓝与绿规划报告自然资源调查1植物-深沟水源生态园区
第二章 自然資源調查
第二章 自然資源調查
為了瞭解深溝水場的各項資源,先進行各項調查,作為規劃與解說教育的
依據。在自然資源調查方面,包括植物、鳥類、昆蟲、兩棲爬蟲、魚類及小
動物等六項,分述如下。
第一節 植物
一、前言
深溝淨水場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的尚德、深溝和蓁巷的交界處,日治時代
尚未興建蘭陽溪堤防以前,這裡是宜蘭河流域的範圍,經常性的洪水及水道
變換,使得這裡無法演替為成熟的楠榕林帶,樹種以臺灣赤楊等陽性先驅物
種如為最優勢。昭和七年(1932 )在規劃為宜蘭水道的水源地後,劃設了
23 公頃的水源涵養區,加上蘭陽溪堤防的興建,使得這裡的林相得以自然
演替,意外成為蘭陽平原水田中具有「生態孤島」意義的自然保護區,再加
上流入場區的伏流水域,使得這裡的生態樣貌完整,成為生物的棲息環境。
本植物資源調查將場區內的原始林區、水域植物區及景觀植物區三部份
進行調查,建立植被基本資料,討論生物間的互動關係,並提出應保護及復
育的辦法,以供場方維護管理、保育應用及解說教育的依據。
二、宜蘭的植被環境概述
(一)宜蘭縣的植被生態
宜蘭的植被環境可分為水域和陸域兩大類,水域植被環境可再分
為山地湖泊、溪流、埤塘、溝渠、河流、河口溼地等類型。
陸域中的自然植被若經過人為干擾、自然崩塌或火災的原因,會
產生演替初期的植被,依照《宜蘭地理》教科書的分類(圖 2-1-1),
稱之為「自然次生環境」。
2-1
深溝淨水場水源水文生態
展示園區-藍與綠計畫
其中演替初期的植物稱之「先驅植物」;當次生環境經過長期且穩
定的自然演替後,產生出的植被稱之為「自然成熟環境」。若自然的植
被經過人為的干預,譬如人造林、農耕或是造景,以人為的植生取代
天然的植生者,稱之為「人為植生環境」
自然次生環境或是自然成熟環境,會因為不同海拔高度而有差
別,在宜蘭地區主要區分為高山寒原、鐵杉林帶、檜木林帶、樟殼林
帶,以及海拔500 公尺以下的亞熱帶雨林屬於 「楠榕林帶」。
(二)宜蘭縣的楠榕林帶
宜蘭縣的楠榕林帶,主要分佈於海拔 500 公尺以下之平地或山坡
地,年雨量變化頗大,一般於 1000~4000 公釐之間,年均溫在23℃以
上。
「自然次生環境」的植物組成主要以山黃麻、血桐、野桐、桑科
榕屬植物為主,另外宜蘭因為多雨潮溼的關係,使得在臺灣西部海拔
分佈較高的「臺灣赤楊」及「筆筒樹」,可直接在平地生長,是宜蘭的
植被特色;當植被經過長期且穩定的自然演替後,其產生的植被稱之
為「自然成熟環境」,以 「樟科楨楠屬」為主,譬如大葉楠、紅楠等。
總稱為「楠榕林帶」。
蘭陽平原的「楠榕林帶」與大部份臺灣平地一樣,都因為人為開
發之故 ,自然的植生環境幾乎已消失殆盡,唯一能讓植被自然演替的
林相,就只剩下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的「深溝淨水場」了。
因此藉由本次的植被調查,了解原先受到干擾的天然植被,在歷
經數十年的演替後的林相,另一方面這些資料可供做未來展示園區的
解說資料參考。
2-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