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2《伶官传序》学案.docVIP

2017人教版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2《伶官传序》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人教版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2《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 学习要点 1. 积累掌握“与、归、易、告、虽”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讲解 本文题解   本文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和北宋初年的史官薛居正等人编写的《五代史》(即《旧五代史》)相对而言的。五代,指唐王朝灭亡以后,在中国北方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十分短暂的政权。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政权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了上述史实。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 本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比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示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下面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C.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愤恨 D.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2.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选出加黑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函梁君臣之首 B.仓皇东出[来源:Z*xx*k.Com] C.一夫夜呼 D.负而前驱 4.下面两组句子中加黑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不同; B.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相同; C.①与②中的“归”相同,③与④中的“其”也相同; D.①与②中的“归”不同,③与④中的“其”也不同。[来源:Zxxk.Com]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A.兴盛衰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哪能是由人支配的事呢? B.国家兴盛和衰亡的道理,即使说是由于天事,也不能不与人有关吧? C.兴盛而后又衰败的道理,虽然有人说是天命,其实不也是由于人事吗? D.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在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日积月累而成,而那些有智谋、有勇力之人也往往为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这是一条普遍的历史经验。 二、填空题 1.欧阳修,北宋 、 ,晚号 ,谥号 ,是北宋中叶 的倡导人,善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 、 、 都出自他门下。《伶官传序》选自他编修的 。 2.作者在论证中紧扣庄宗的“成与败”“盛与衰”,从而得出“ ”的结论,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作者在最后一段,通过对比推论出“ ”的道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