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第12课《石壕吏》教案.docVIP

2017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第12课《石壕吏》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第12课《石壕吏》教案

设计思路 1、以朗读指导为主线: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有情有味地读 2、以“苦”为核心解读文本: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闷的灵魂 3、以重点词句的体味为突破口深入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 2、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 难点:感受杜甫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安史之乱 同学们,如果你真正关注过唐朝历史,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字正腔圆地读诗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评???? 2、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字正腔圆地朗读六个重点字音(两遍): 逾yú? 邺yè? 戍shù? 妪yù? 衰shuāi? 咽yè? 看kān? (2)读出音长:可以按古人的读法,读一二声时稍稍拉长,读三四声时相对短促比如:暮(mù)投(tóu)石(shí)壕(háo)村(cūn) 有(yǒu)吏(lì)夜(yè)捉(zhuō)人(rén) (3)试读课文一、二段:读准字音、读出音长、读出节奏 3、字正腔圆地齐读课文 三、有板有眼地读诗 1、听课文录音(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个著名的播音员,你在听他朗读时,注意寻找自己的不足),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角是谁? 2、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给文中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 导:历史,就是一串串真实的故事杜甫是编剧,我们也可以作导演如果你是导演,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个人物设计一份出场简历表 ????????????????????? 人物出场简历表 文中人物 出场时间 出场道具 主要事件或关键动作 老 妇 夜 拐 杖 看、啼、致词 老 翁 夜、天明 / 逾、走 ? 吏 夜 佩刀、棍棒等 捉、呼 杜 甫 暮、天明 / 投、登、别 3、梳理故事情节:学生结合板书,用箭头连线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 4、齐读诗歌,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有情有味地读诗 1、如果让你来导演这场历史悲剧,你准备用哪个字来概括文中人物的遭遇?为什么? 2、如果让你来导演这场历史悲剧,你最想表现哪个人物的苦?你从课文哪些地方读到他(她)的苦? 3、品读老妇之苦 (1)苦难的家庭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品读一个“新”字两个儿子丧命,还有一个朝不保夕,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而老妇是白发人不能送黑发人,苦难的家庭,没有希望,没有盼头,是不幸中的大不幸 (2)无奈的命运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古人说文言,实字好比骨肉,虚字好比气质两个虚词,一“且”一“矣”,更多地隐藏了了老妇无限的绝望和伤痛,聚焦了所有的无奈、沧桑和老迈 ②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自请服役有自愿快速离去之意,这种想法来自掩护老翁、照顾儿媳、保护孙子的心理;由“请从吏夜归”一句可看出,差吏没抓到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人民在国难面前的担当;是杜甫悲悯情怀的曲折寄托 (3)困窘的生活 室中更无人,出入无完裙“更”,实在之意,突出被逼无奈的处境;“无完裙”突出家境的贫寒、困窘 4、品“苦”延伸 (1)老翁之苦,没有保障的性命之忧 ①“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走”什么意思?“逾”可以换成“攀”吗?为什么一个年老体蓑的老翁会这样快速地越过墙头? 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独”意味着什么?清代袁枚有首诗:“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我们可以想像:痛失儿子、妻子的老翁将在形单影只,恐惧不安中了度余生 朗读指导:读出“独”与“别”的语气 (2)杜甫之苦:复杂矛盾的苦闷灵魂 ①咬文嚼字品“苦闷”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如字好在哪里? 【一个“如”字表现了哭声的泣不成声,断断续续;一个“如”字,给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饱含复杂的思想情感;一个“如”字也表现了诗人始终在倾耳细听,放不下心,对这个苦命的家庭一直报以关注,通夜不眠】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究竟是谁在哭?请按这样的句式合理想像:黑夜中的哭声,那是???(谁)??????????(怎样)的哭声 【黑夜中的哭声,那是媳妇痛失婆婆,前途茫茫的抽咽;那是乳孙惊魂未定,饥饿难耐的哀嚎;那是邻家痛失子孙,彻夜难眠的痛哭;那更是诗人无可奈何,情难自抑的呜咽】 ②富有创见悟“苦闷” 有人说,杜甫耳闻悲剧发生却一直躲着不出来,对石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