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五百强机密文档】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文旅学院 晏雪平
导论
一、 关于经济史学
经济史学是指主要通过考察一国(或一个区域)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历史发展过程,探索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有关
规律的一门学科。
经济史学应当做到的三个侧重:
1、规范分析与侧重分析相结合,侧重实证分析
2 、短斯考察与中长斯考察相结合,侧重中长期的考察
3、突变因素与渐变因素相结合,侧重渐变因素的考察
经济史学研究的任务
经济史研究要为经济学理论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及深层次的研究成果。
吴承明: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为方法论,经济史研究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资料的可能,采
取不同的经济学及其它社会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论证。
经济史应当成为经济学的源而不是流。
新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探讨的是一段历史
时期的经济演变过程。其研究目的不仅是为了对以往的经济活动作出新的说明,同时,通出
提出某种分析框架还可以对经济理论有所贡献。这种新的分析框架能够使我们理解经济变
迁。
熊彼特(前美国经济协会会长、计量学会会长)曾经说过,经济学家应该掌握三门知识,一
是经济理论,二是统计学知识,三是经济史。如果三门只能学习一门的话, 情愿选择经济
史,而放弃前二门。
熊氏实际上是把经济史作为经济学的基础。
二、 研究经济史的意义
⒈能提供大量的经验和事实,为现实服务;
⒉经过历史沉淀的事实比人们直接感知的事实可靠;
⒊历史提供的经验世界,可对经济理论的假设和命题进行证实和证伪;
⒋用史学工具更容易找到经济发展的脉络和原因。
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概述
1、时限:1840 年至今
2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特点
(1)传统小农经济瓦解的过程
(2 )经济现代化
(3 )这种转变是内外因素结合的结果
冲击——反应模式(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中国中心观(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
第一讲 16—19 世纪上半中社会经济概况
16 世纪相当时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此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口
逐渐增多,耕地面积扩大,在此之后,经历明末清初的战乱,社会经济有一定的衰退,但经
过顺治、康熙、雍正几朝,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到乾隆朝,基本上发展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
顶端。
但是,也正是从乾隆朝开始,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开始遭遇瓶颈:人口增加、资源紧张、
闭关锁国、农业中的过密化等等。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剧增
1、人口增长
14 世纪末,中国人口约6500 万。
16 世纪末,近1.5 亿。
明末清初,因战乱和饥荒,下降为8000 万。
17 世纪中叶,恢复至1.3 亿左右。
18 世纪30 年代起,人口剧增,很快超过2 亿。
19 世纪中叶,突破4 亿。
康熙51 年规定以前一年的人丁数为标准征收丁税,以后滋生 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推行
摊丁入亩,更是在实际上取消了人头税。这一政策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也造
成了清代中叶以后人口的大爆炸。
2、耕地情况
地大物博,足以形成自给性的经济结构。
基本属内陆国家,大部分地区与海岸线无缘。交通运输不便,远距离商品流通困难,各地区
发展不平衡。
平原少山地多(1 ∶9 ),但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耕地中1/3 以上是盐碱、红壤、洼地,土壤贫瘠。
14 世纪末(明初),全国耕地约3.7 亿亩。
16 世纪末(万历年间清丈),约7.4 亿亩。
明末清初,因战乱荒弃土地,下降为6 亿亩。
18 世纪初,恢复至7.3 亿亩。
18 世纪中叶,将近10 亿亩。
19 世纪中叶,将近12 亿亩。
马尔萨斯与人口论
马尔萨斯,1766-1834 年,他是英国人口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
人口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
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
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的主要论点之一,他以“土地收益递减规律”作为自己人口理论的
经济学和自然史的基础,认为由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使食物赶不上以几何级数
速度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3、人口压力的出现
中国在清代中叶实际上也出现了类似于马尔萨斯所说人口压力,那么中国当时的这种情
况是否与马氏人口论相符呢?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考察中国在人口剧增之后,农业发展有没有跟上人口的步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