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外生态文明研究现状述评及展望
-98·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内外生态文明研究现状述评及展望①徐海红(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摘要:本文从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对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生态文明的研究视角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评 述和展望,提出生态文明研究的实践转向。关键词:生态文明,研究现状,述评1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1.1背景有史以来,人类文明先后经过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在渔猎文明和农业文明 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对自然破坏的能力也有限。进入工业文明,人们改造自然的力量得到空前的提升,资本主义的大量生产使物质财富的积聚速度空前加快,机器大工业生产魔术般地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使资本主义得到空前繁荣。但是,工业文明的高生产率和高效能,并未给整个人类带来真正福祉。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早在1962年,身患癌症的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 (RachelCarson)就敏锐地捕捉到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出版了《寂静的春天》,这本彪炳史册的著作揭示了DDT和其他剧毒农药对环境的危害,正如阿尔·戈尔所言,卡逊的书“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尽管美国采取了禁止DDT的行动,但人类不合理地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仍在继续,环境问题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糟,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短缺甚至枯竭、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等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指出,我们正面临着全球的挑战,“每年有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无用的沙漠,它的总面积在30年内将大致等于沙特阿拉伯的面积。每年有11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这在30年内将大致等于印度的面积。这些森林的很大部分将变成不能支持定居在那里的农民的低质农田。在欧洲,酸沉降破坏了森林、湖泊以及各国的艺术和建筑遗产,它还可能使大片土壤酸化以致达到不可恢复的地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97),按照巴里·康芒纳(Barry Commoner)所说,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受到了严重损害,“无可辩驳的事实是,我们现在依靠地球生活的方式却正在使它薄薄的、生命所赖以存在的表面以及我们自己一起走向毁灭”(巴里·康芒纳,1997)。 人类文明何去何从,引起了不少伦理学家、社会学家、未来学家等的关注和预测,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问题,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很多构想。1.2理论的先声 现有的工业文明已经走到历史的尽头,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学界所达成的共识。人类的文明发展向何处去,未来社会到底是怎样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种种预测及对未来社会的诸多设想,“后资本主义”、“生态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生态现代化”等试 图替代现代工业文明的新概念渐为人知。德国拉尔夫·达伦多夫的《工业社会的阶级与阶级冲突》,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移居美国的彼得·F·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社会》,美国的查伦·斯普①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马克思的生态劳动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09SJB720015)阶段性研究成果。徐海红(1972一),女,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8级博士生,主要从事生态伦理研究。生态文明、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发展·99·瑞雷纳克的《真实之复兴:极度现代的世界中的身体、自然和地方》,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 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还有德国学者马丁·耶内克、约瑟夫·胡伯等人提出的生态现代化理 论等等,都对人类文明走向和未来社会预测做出了积极的理论贡献,他们的理论可以看做是生态文明的 理论先声。1.3概念的提出美国作家、评论家罗伊·莫里森(RoyMorrison)被认为是最早正式提出“生态文明”(EcoCiviliza.tion)概念的学者①,1995年他出版了《生态民主》(EcologicalDemocracy,1995)一书,书中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呼吁创造一种“生态文明”来取代“工业文明”。国内较早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概念的是著名生态学家、中国生态经济学会顾问叶谦吉先生。1984年叶谦吉在前苏联呼吁创造一种生态文明②,1987年叶谦吉在中国学术界首次明确使用生态文明概念。在全国生态农业问题讨论会上,他提出要“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③。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开始对生态文明展开研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较早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1999年刘湘溶教授的《生态文明论》。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努力开创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