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深冰心钻探潜在低温钻井液理化特性试验研究.pdf

深冰心钻探潜在低温钻井液理化特性试验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冰心钻探潜在低温钻井液理化特性试验研究.pdf

摘要 摘要 南极区域的冰层蕴含着地球古气候、古环境的完整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几百 万甚至几千万年前的气候环境变化规律,来推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积极应对 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穿过厚厚的冰层,研究与冰下基岩相接触的冰层的性质。 更深远的,研究冰下矿藏的情况和岩石、地层的结构特征。钻探是获取冰层及基 岩信息的唯一途径。早在 1840 年,就有人开始对冰层进行探索,冰川理论的创 始人Agassiz 在阿尔卑斯山上开始他的第一次钻探尝试。随后各国也纷纷派考察 团前往极地区域,从最初的手动钻具钻进冰层浅表层,到现在的铠装电缆式电动 机械钻具,成功钻至深冰层,取得几百米的冰心样品。 极地钻进过程中,钻井液是必不可少的。与陆地地质岩心钻探一样,钻井液 对于维护孔壁稳定,冷却钻头,清洁孔底有重要作用。由于冰层具有可融化及强 烈的蠕变性,对钻井液的类型及性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极地钻井液在低温下, 不仅要具合适的密度和粘度,还要具备:①低导电性,不损害浸泡其中的电子元 件;②高导热性,快速的带走钻头产生的热量,防止冰屑融化;③不具腐蚀性, 对钻具、密封元件及橡胶制品没有不良影响。为防止冰层及冰心融化,在极地钻 探中使用的钻井液多为疏水性的介质,已经应用过的钻井液类型有煤油基钻井液、 乙醇和乙二醇的水溶液、乙酸丁酯等,但是煤油基钻井液对环境污染严重,乙醇 和乙二醇的水溶液对孔壁、冰心有溶蚀性,乙酸丁酯对现场的橡胶制品有溶蚀作 用,所以它们并不是极地钻探最理想的钻井液。经过先期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有 6 种液体介质具有极地钻井液的潜质,它们分别为:①二甲基硅油类,国产硅油 和KF96 硅油;②脂肪酸酯类,丁酸乙酯、丁酸丁酯、丁酸戊酯和丙酸丙酯。 6 种介质密度和粘度的研究与测试工作已经完成,其性能满足极地冰层取心 钻进对钻井液的要求。但对其导电性、导热性和对密封元件的溶胀作用还没有进 行过相应的研究,需要进行完整的试验测试及研究工作。 (1)采用DDSJ-308F 电导率测试仪分别对纯液体介质和混有冰屑的液体进 行测试。经试验测试,在室温 (20 ℃)下,纯净的国产硅油、KF96 硅油、丁酸 丁酯和丁酸戊酯的电导率为0.000μS/cm,属于不导电液体。丁酸乙酯和丙酸丙酯 的电导率分别为 0.003μS/cm、 0.002μS/cm,具有极弱的导电性。当混入 5%和 I 摘要 15%的冰屑时,冰屑的含量对溶液电导率的影响不大,温度在-60~-5℃,6 种溶 液的电导率都不超过 0.02μS/cm,且南极环境温度在-60~-50℃,此时介质的电 导率为0μS/cm,不会影响钻具的正常工作。温度在0℃时,由于处于冰的相变温 度,有部分冰屑表面融化,导致电导率急剧增大。相同温度下,脂肪酸酯类的电 导率普遍小于硅油类,丁酸丁酯和丁酸戊酯的电导率最小,而且脂肪酸酯类能防 止冰屑粘附在电导电极上,推测其在钻进过程中,可以在钻头表面形成一层防护 膜,防止冰屑粘住钻头,这对于暖冰层钻进是十分有利的。 (2 )采用DRE-Ⅲ瞬态平面热源法导热仪测定介质的导热系数。经试验,测 得6 种液体的导热性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相同温度下,脂肪酸酯类的导热 系数远远大于硅油类的导热系数,丙酸丙酯的导热性最好,丁酸乙酯次之。在-50℃ 时,6 种液体的导热系数在0.015~0.065 W/ (m·K )。依据实际钻进参数,经过 计算,若不使用钻井液,切削具升温 3.5℃,而使用钻井液可以使切削具明显降 温。南极环境温度在-60~-50℃,孔底实际产生95KJ 热量,6 种介质都能及时带 走,满足极地钻探的要求。 (3 )由于极地环境特殊,对钻具密封元件的耐寒性、耐化学性、抗变形性 和机械性有较高要求,极地常用的密封件材料有硅橡胶、氟橡胶、聚氨酯和聚四 氟乙烯四种。经试验发现,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溶胀变形量也逐渐增大,当达 到某一值时不再变化,且温度越低,变形总量越小。 硅油类液体对硅橡胶有很强的溶胀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硅油分子与硅橡胶分 子结构中均含有硅氧原子且在结构上有某种相似性,相似相溶。在-25~25 ℃之 间,国产硅油对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