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鲁教版语文八下第16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docVIP

2017春鲁教版语文八下第16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春鲁教版语文八下第16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 教学目标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万分省略等到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生字读音。2.诵读、句读。3.了解陈胜少年怀有大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司马迁的《陈涉世家》。同学们知道,陈胜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了这个历史事件,对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以及起义大军的征战历程作了真实而生动、具体而完整的记述。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会对陈胜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有个具体的了解、认识。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珍贵的历史巨著(《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还是宝贵的文学巨著,也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典范材料。认真学习本文,我们会从中得到不少收获。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阳夏(jiǎ) 嗟(jiē)呼 適(zhé)戍 度(duó)已失期 以数(shuò)谏故 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罾(zēng) 篝(gōu)火 忿恚(hùi) 笞(chì) 徇(xùn) 铚(zhì) 酂(zàn) 柘(zhè) 谯(qiáo) 砀(dàng) 社稷(jì) 被(pī)坚执锐 四、朗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恰当。学生个人朗读与集体齐读交错进行。读毕酌情讲评。 五、讲解课文。 第一段。 1、全班齐读。 读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2)为什么先写这段?” 读毕提问一二名同学,以了解同学对课文的理解认识。 2、词语、句子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者……也”:表判断。“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夏”,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少”:年轻。“尝与人佣耕”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佣”,受雇为人劳动。“辍”:停止。“之”:往。“垄”:田埂。“怅恨”:惆怅恼恨。“之”:助词,调整音节。“苟”:如果。“应”:应答。“若”:你。“为”:做。“何富贵也”:哪里富贵得起来呢?“也”,表反诘。“太息”:出声长叹。“嗟乎”:感叹词。“安”:哪里,怎么。“鸿鹄”:即天鹅。“之”:的。 3、内容 提问一: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怀有大志(“鸿鹄之志”)。 提问二:为什么先写这段? 讲解: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诵读第二、三段,弄懂其句意,思考这两段各写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第二段中的实词“为、行、次、当”等、虚词“以、乃”等。 2、了解陈胜起义的原因及陈胜吴广的共同谋划。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作业。 二、讲解课文第二段。 1、朗读。 读前提出要求:(1)注意字音、句读。(2)思考回答“第二段主要写什么?”叫两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二段。读毕,着重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2.、词语、句子。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二世”,秦二世,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发”:征发。“闾左”:秦代居里门左侧的平民;“闾”,里门。“適”:通假“谪”,责罚。“戍”:防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屯”:驻守。“次”:编到。“当行”:应差;“当”,值,承担;“行”(),行列,古代军制二十五人为一行。“为”:担任,当。“屯长”:戍边军队中的小吏。“会”:适逢。“度”():估计。“失期”:超过预定的期限;“失”,耽误,错过。“法”:依照秦法规定,名词作状语。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