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ht-7east中的灰尘研究
ASIPP HT-7/EAST中的灰尘研究 2009-12-09 唐明 导师:胡建生 研究员 目录 研究意义 研究目标及内容 已取得的进展 存在的问题 下一步的计划 发表论文情况 研究意义 未来聚变装置中的灰尘对装置安全、实验运行、环境及人身健康存在严重危害,迫切需要了解灰尘的特征 为国际托卡马克灰尘研究数据库提供实验数据 研究目标及内容 EAST/HT-7中灰尘的基本特征 灰尘的尺度、分布、成分、形状、氢的滞留等基本特征 EAST中灰尘产生跟等离子体放电之间关系的研究 研究在不同等离子体放电条件下灰尘的产生规律 腐蚀、沉积及灰尘产生之间关系的研究 灰尘氧化清除技术的研究 已取得的进展 EAST/HT-7中灰尘的基本特征 EAST中灰尘产生跟等离子体放电之间关系的研究 腐蚀、沉积及灰尘产生之间关系的研究 HT-7气凝胶灰尘抓取 EAST/HT-7中灰尘的基本特征 研究方法 实验后对灰尘进行收集,利用SEM、EDX、XRF、TDS进行形貌、成分及氢的滞留分析 已取得的结果 形貌: 形状丰富:片状、块状、条状、球状、絮状等 EAST:片状为主,块状较多,球状很少, HT-7:块状为主,其次为颗粒状,球状很少。 成分: 主要成分基本相同:C、Si、Fe 其他:B、Ca、Cr、Ti等 HT-7灰尘分布 SS表面1.9 SS 0.5 SS(Li限制器旁)1.2 -0.1 -0.1 ICRF加热 -0.5 极向 -0.4 SS -0.3 SS -0.2 0.3 内衬间隙 3 Limiter LHW侧0.6 收集方式:干泵+过滤器 单点收集面积:约50cm2 单点收集时间:3分钟抽气 单位:mg 共收集到7.5mg EAST灰尘分布 3 2 1.2 收集方式:干泵+过滤器+板刷 单点收集面积:约100cm2 单点收集时间:5-10分钟抽气 单位:mg 共收集到212.4mg 水中:17.14g B内抽管道 3.2 J快控48.7 表面 5 侧面 7.6 P G侧面 45.4 ICRF加 热3.1 ICRF清洗53.2 GDC电极37.6 LHW天线2.4 Limiter 注:收集时装置浸水,误差很大,数据仅能做定性分析 EAST/HT-7中灰尘的基本特征 位置分布 不均匀分布 多:装置底部(内衬间隙、石墨瓦间缝隙、)、低场侧SQL等离子体阴影区(限制器两侧、GDC电极、ICRF清洗天线、快控线圈盒(EAST)表面及附近);窗口、管道内灰尘也较多 少:装置顶部、第一壁石墨表面 总量 EAST 2008:4.05g,南边部分 EAST 2009 :17.35g 抽气收集:212.4mg,平均约:0.177mg/cm2 水中:17.14g HT-7 2009:110.2mg 抽气收集:7.5mg,平均:0.013mg/cm2 其他:102.7mg EAST远多于HT-7:装置尺寸、第一壁材料、运行参数、磁场位型、收集方式等 尺度分布 20微米以下占主导,平均尺度与位置有关: 较大:等离子体阴影区(如限制器两侧、内衬间隙、石墨瓦间隙),约50微米,且50-100微米的灰尘众多 较少:天线表面、第一壁表面,1-10微米之间 HT-7 2009年夏季运行期后不锈钢内衬表面收集到的灰尘的尺度分布 EAST中灰尘产生跟等离子体放电之间关系的研究 研究方法 EASTScope+CCD+EASTViewer统计分析 EAST 2009春季实验 共放电5188次(shot 9454-14641),共统计353 shots,占总放电次数的6.8% 本节灰尘专指能通过CCD看到的灰尘(亮点) 放电不同阶段灰尘的产生 Shot 11966:PLHI=700kW,Ip=255kA,nel=1.32E+19/m3,length=7.6s,位型:限制器-单零 结论1: 灰尘较多的阶段:电流爬升、电流下降、刚进入平顶阶段 灰尘较少的阶段:平顶中后期 1s 2.8s 5.4s 7.2s 放电不同阶段灰尘的产生 结论2:位型的影响 稳定位型下灰尘较少:稳定的限制器、偏滤器、拉长位型 不稳定的位型下灰尘较多:位型变化较大,限制器向偏滤器位型过渡 稳定的限制器位型下灰尘的产生多于稳定的偏滤器位型 0.6s 1s 2.8s 5.4s 7.2s 1.6s 灰尘产生与Ip的关系 520kA 390kA 270kA 120kA 150kA 24kA 灰尘产生与LHCD的关系未发现PLHI功率对灰尘的产生存在明显影响 11970:偏滤器,256kA,nel=1.54,LHCD=1MW,加波时间3.6-7.5s,正常放电,7.6s 3.6s 投入 4.9s 维持稳定 7.5s 退出 3.6s 4.9s 7.5s 长脉冲下灰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