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读碑》教案
读碑 教案 邹惜 2016.11.13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视频:林觉民的《与妻书》朗诵。2、导入:这封《与妻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1911年黄花岗起义的三天前写给其妻子陈意映的诀别信,林觉民英勇就义时24岁,家有妻儿老小,但是为了革命事业他慷慨赴死。这种“以天下人为念”的牺牲和信念,感人魂魄。此文将为国捐躯的激情和对妻儿难舍的深情两相交融,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在革命年代,有无数个像他一样的英雄烈士,他们舍生取义,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国家民族的振兴,有的都来不及和家人告别,甚至都没有被记在历史上,他们用献血用生命用信念铸成一座座伟岸高大的丰碑,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读碑》,和作者一起瞻仰纪念碑,看看碑上究竟有哪些内容,值得作者一读再读。二、整体感知1、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作者刚开始并没有读懂人民英雄纪念碑,震撼、感悟于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终于读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真正内涵和意义。析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作者读碑的心路历程。初读人民英雄纪念碑,怎么读?读什么?感受如何? 插读九龙泉英雄纪念碑,读什么?读出什么? 再读人民英雄纪念碑,读什么?有何感受? 小组代表回答初读人民英雄纪念碑 怎么读:“更慢”、“细心的看” 读到什么:外观,题词,碑文,浮雕。感受:庄严、雄伟、壮观、怦然心动、彼苍天者,伟哉此碑!丰碑千秋缅怀、纪念插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读什么:密密麻麻的革命烈士的名字读出了什么(名字、碑文背后):生离死别、未被记载的革命烈士、曾经鲜活的生命、悲壮的故事、不屈不挠的革命信念、舍家为国、舍身取义的精神悲壮感再读人民英雄纪念碑读到什么:碑文背面什么感受:升腾起悲壮感和使命感,崇高感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九龙泉纪念碑的关系:注释、注解 读书时候要读文字背后的深意、故事、情感等。悲壮感和使命感三、品读课文找出文中令自己欣赏、感动、震撼的句子或段落,并从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进行勾画批注。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 运用比拟的手法,通过描写表现了人们凝神屏气仔细瞻仰的情态。同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我脚步几乎凝固的瞻仰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我看得十分投入、认真。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 用排比手法写字的多,突出了我受到的震撼。 3、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纪念碑的壮观和给人的震撼力,用“森林”夸张的写出了烈士的多。…………品析语言1、叠词的运用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品读语言有感情地朗读选段,感受深沉、激昂、肃穆、庄严、悲壮、崇高感。学生范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第12段渲染:播放九龙泉纪念碑上的烈士名字,烈士的亲属寻找名字,找不到,还有无数个没有没记载的革命者,可能尸骨无存……血淋淋活生生的生命,更是一个个悲痛的家庭,他们也有自己的亲人朋友,但是他们甘愿献身)想象碑文后面,文字后面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次次生离死别,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幅幅沉重悲壮的历史画面。(片头林觉民)四、问题探讨1、作者说“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如何理解这“悲壮感”和“使命感”的内涵。 人民英雄纪念碑不是一座装饰美观、高大的建筑,它凝聚的是中华儿女为了自由、幸福而洒下的鲜血,它是中华民族意志和精神的象征。悲壮感: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国与家血脉相连,有了国的强大,才有家的祥和,国是千万家。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慷慨赴死、舍生取义的烈士英雄的他们舍家为国,万死不辞,才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作者第一次真切的认识到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竟有那么大的英雄儿女倒在了血泊里,这个代价是太大了。因而产生了悲壮感。使命感: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代价,我们才没有理由抱怨今天的生活,才会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人对社会和国家赋予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的一种感知和认同,更是一种锲而不舍、坚韧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精神,并在这种使命感的感召和指导下,完成自己的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小结: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实际上就是在解读一个国家的革命历史,它是无数的英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不朽的丰碑,它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是铭记历史,让我们在品味着幸福甜蜜生活的时候,铭记曾经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牺牲的烈士们,我们应当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辉煌。五、课后作业:《读碑》读后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秋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6.1《生活需要有情趣》教案.doc
- 2017秋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学案.doc
- 2017秋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1《激发学习热情》学案.doc
- 2017秋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8.2《直面学习压力》教学设计.doc
- 2017秋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好习惯受用一生》教案.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教案.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教案1.doc
- 2017秋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5.1《学会自我控制》教学设计.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七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导学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七根火柴》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怀疑与学问》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创造学思想录》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一个少年的笔记》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骆驼祥子节选》教案1.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陋室铭》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滋味》导学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马说》导学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