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滋味》导学案.docVIP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滋味》导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滋味》导学案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二二三四”课堂模式导学案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 学案编号 课题 1 滋味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八年级上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时间 学案设计 学案审核 余涛 学习目标 1、下位目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中位目标:品味文中人物动作、心理描写的语句,揣摩表达作用。 3、上位目标: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主旨,学会品味生活的滋味。 课前导学 1、学前须知 张抗抗,当代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杭州人,1950年生。1963年考入杭州市一中,1969年中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国营农场劳动八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于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1977年到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一年,1979年调到黑龙江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她还写了中篇童话《翔儿和他的氢球》和散文集《橄榄》,长篇小说《作女》,《情爱画廊》等,出版了最好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在2006年11月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最新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2009年11月13日,被聘为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2、基础落实 请将下列生字词抄写在横线上,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蒙眬 嚅动 端详 心神不定 魂不守舍 蹿腾 Ménglóng rú cuān 3、自学思考 通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文章写了那两件事?可以怎样归纳? 4、自主设疑 请你再次细读全文,并提出你最感兴趣或最为困惑的问题,写在横线上。 课中导学 1 导读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吃糖,经常说“这糖可有滋味啦!”报纸上也常报道说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你们说这两个“滋味”意思是不是一样?(一个是嘴里的味道,一个是生活过得好了) 原来心里的感觉也可以成为滋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与感觉有关的两个故事吧! 2 导思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3.文章写了哪两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明确:(1)? 半夜吃杨梅 (2) 除夕放烟花 4.这两件事与文章标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两件事都与滋味有关,作者从这两件事中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滋味。 3 导研 ?三、问题探究,质疑解难: 1.“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吃杨梅的?? 在闷热的夏夜,后半夜好不容易入睡的时候,被爸妈摇着,叫着,拍着抱起来的. 2.“我”是怎样吃杨梅的? ?——“我一大颗一大颗地往嘴里塞着,差点连核都来不及吐出来。”(“塞”指往嘴里放、填,而没有咀嚼、品味的过程。形象描绘出“我”在半睡半醒、朦朦胧胧状态下,想吃杨梅又睁不开眼的吃相。) 3.吃杨梅留下的印象、滋味如何? ——“那篓紫红色的杨梅,每一粒的样子都很好看,像一个个深红色的绒线球似的,从我的记忆中滚过。”(“滚”是很快在脑海中闪过去的意思。这个词一方面与杨梅外形一致,另一方面写我对吃杨梅的事,虽然一下子记起来了,但又实在没有很深的印象。) 滋味——无滋味的痛苦、难受。 【让学生学会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本文是个范本。】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问题探究,质疑解难: 我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放烟花的? 放后滋味如何? 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想象“我”放烟花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心理。 (这一板块是在整体感知之后进一步挖掘文章内涵。从文本语言入手提出新的问题,为进一步品读课文作铺垫。) 形象的心理描写: “离三十还有好几天呢” “那真是一段漫长的等待” “好像比一年还长” “每隔几分钟,我便抬头看钟,时间从来没有过得那么慢,天空几乎是一寸一寸地暗下来的” “家里的人那顿年夜饭吃得没完没了” “有一会我甚至觉得天已经快要亮了” 【——急切难耐、烦躁不安的心理,我焦急地等待放烟花的背后,是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冲动。】 [放后感觉到美丽的欢乐] 作者品尝到的不仅是点燃烟火,看到烟火在空中飞舞蹿腾的瞬间的新鲜与刺激,在这个过程中犹豫、兴奋、等待、急切、烦躁不安,这种种感觉都合成了她最后的滋味。 三、主旨探究: 1.从内容着墨多少比较看,为什么“放烟花”比“等待放烟花”文字反而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极力写“等待放烟花”,突出我急不可耐的心情,也为下文“放烟花”,大家美丽的欢乐蓄势。 2.从两件事给人的感悟比较看,一是无滋味的痛苦,一是有滋有味的幸福,截然相反又为何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