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3.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教学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愚公移山》动画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愚公形象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这个古代寓言思想浪漫,语言生动,富有哲理。然而自诞生后一千多年内很少被人提及。直到20世纪,它才家喻户晓,最终升华为民族精神。
二、简介《列子》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三、合作交流,研读课文
(一)说一说:故事情节
(二)议一议:人物形象
(三)想一想:故事寓意
(四)评一评:艺术特点
(一)交流故事情节
学生根据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简要地讲述故事情节。
太行、王屋 决心移山 驳斥智叟 夸娥氏二子
高且大 付诸行动 错误观点 负山而走
(背景) (开端、发展) (高潮) ( 结局)
(二)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
愚公移山“任务”——艰巨,需移走两座高峻的大山;愚公移山人力单薄,只有一行五人;愚公移山“过程”——艰辛,凿石运土,全靠体力,需寒来暑往,长期努力也许年老力衰的愚公是有点自不量力了,难怪智叟要笑而止之,当然愚公机智的驳斥是令智叟哑口无言
请同学来模拟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答案:1、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愚公移山,看到了自己后代子孙们的无穷力量,他说“我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孙子又有孙子……子孙会无穷无尽;山不会变,终有一天会移平”,非常理直气壮;而智叟只看到眼前愚公个人的势单力薄,显然看问题片面、死板。
那么,对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你该如何评价呢?
愚公——目光长远、有远大抱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意志坚强,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智叟——自作聪明、鼠目寸光、知难而退、自以为是,是一个卖弄小聪明的真正的“愚公”。
3、看来愚公非愚蠢之人,可有很多人说愚公就是一愚蠢之人,你的看法呢?
师总结: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
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三)归纳寓意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你能说出这个“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寓意: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顽强的毅力和排除万难的精神
关于愚公移山精神
1918年11月,还是一个北大学生的傅斯年在他自己主编的学生刊物《新潮》杂志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人生问题发端》一文。借用这则寓言故事来阐述他自己的理想,并称为“愚公移山论”。傅斯年指出,“为公思想”、“民众意识”、“努力精神”三个方面构成了“愚公移山论”的精髓。
1945年6月11日的“七大”闭幕式上。毛泽东以《愚公移山》为标题,把这个寓言故事正式写进闭幕词中。他号召人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愚公移山”成为中国人民坚韧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典型用语和口号并最终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四)总结艺术特色
1.情节生动曲折。
愚公移山,虽得家人赞同,但其妻却说出了很多困难,还好,家人想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可那智叟却前来阻止,并嘲讽愚公的无能,机智的愚公对他进行了严厉的驳斥,愚公移山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最后得到了神的帮助,至此,愚公移山有了个圆满的结局,文章可谓情节波澜起伏,曲节多姿。?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 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学案.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三节《绿化,我们共同的行动》学案.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学案.doc
- 2017秋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成长中的我》教案.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二章《探索生命》学案.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教案.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三节《细胞分裂与分化》学案.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案1.doc
- 2017秋苏教版七上第四节《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滋味》教学设计.docx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docx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岳阳楼记》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爱莲说》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一次真好》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走,看云去》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教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学案.doc
- 2017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