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该文档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个人权益,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中药用药护理 教学目标 了解:常用剂型的制作方法和使用;常用易中毒的中草药分类。 熟悉:中药的特殊煎法;外用的膏药、油膏、箍围药、掺药、洗剂、酊剂的调制方法及应用;“八法”的护理方法;中草药中毒的原因。 掌握:各种剂型的应用;汤药的煎煮法;内服中药的服药法;中药“八法的基本概念;中药中毒的解救及护理。 第一节 中药给药法 一、中药剂型 (一)汤剂 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成汤液,去渣取汁饮服或外用,称为汤剂。 特点:吸收快,作用迅速,加减灵活,适用于一般病证和急性病证。 服法:内服、灌肠、熏洗。 (二)散剂 将一种或数种药物碾碎,研成混合均匀的干燥粉末。 特点:制作简便,节省药材,不易变质,便于携带,吸收较汤剂慢。 服法:内服,即可直接冲服或用汤剂、米汤等调服;外用,即将药物外敷或掺撒于疮面和患部。 (三)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与水或蜂蜜、米糊、面糊、酒、醋等赋形剂混合制成圆形固体剂型。 “丸者缓也” 特点: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方便,常用于慢性和虚弱性疾病。 服法:吞服、嚼服。 (四)膏剂 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 特点:服用量小,外用可缓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 服法:内服膏药用开水冲服,多用于滋补;外用膏剂有软膏,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常用于疮疡病人;硬膏,用时先以文火烤热,使其变软,待全部软化后,贴于患处,双手用力压匀,皮肤过敏者禁用,如十香暖脐膏,常用于风寒痹痛。 (五)丹剂 用含汞、硫磺等矿物质,经过精炼、升华、熔合等技术处理的化合制剂。 特点:剂量小,作用大,常用于急性病证。 服法:内服、外用 (六)酒剂 又称药酒,是以酒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黄酒浸泡药物,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入酒中,得出澄清浸出液的剂型。 特点:阴虚火旺之证的病人禁用。 服法:内服,多用于体质虚弱、风湿骨痛。外用可消肿止痛、杀虫止痒。 (七)冲剂 将药物浓缩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散剂。 特点:比丸剂、片剂作用迅速;较汤剂、糖浆剂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服用简单;但易吸潮,需密封保存。多用于外感、肝胆、脾胃等病证。 服法:服用时冲入开水,使其溶解后,即可服用。 (八)糖浆剂 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浓缩液,加入适量蔗糖而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特点:有甜味,便于服用,便于儿童服用。 (九)针剂 又名注射剂,将中药经过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菌溶液。 特点:作用迅速,剂量准确,给药方便,药液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常用于各种病证和危重病人的抢救。 用法:皮下、肌肉、静脉、穴位注射。 (十)露剂 用新鲜芳香药物通过蒸馏收取蒸馏液的剂型。 特点:气味清淡、芳香无色、便于口服,一般作为治疗中的辅助饮料。 (十一)其它 片剂、胶囊剂、茶剂、气雾剂、滴丸、安瓿口服液等 二、 煎药方法(重点) 如何正确煎药? 1、水质 洁净、矿物质少为原则 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或纯净水 自来水不应现接现煎,最好先接在盆中静置一定时间,以减少其中所含的氯; 井水煎药宜放置一段时间,以便沉淀后除去其中的杂质,保证药物煎煮质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2、水量 煎药的水量一般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吸水量的大小、煎煮时间、治疗所需药量等因素决定。 一般第一煎是将药物饮片适当加压后,加水至淹没药物表面2-3cm为宜。 2、水量 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加水量可略少。第二煎的加水量为第一煎加水量的1/2或1/3为宜;煎药时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如不慎将药弄糊,应弃去,不可加水再煎后服用。 注意!! 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要适当增多些。 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稍减。 煎药过程中,不可频频加水;更不可把药煎干;药煎糊后,不可服用,也不可加水再煎。 3、煎前清洗浸泡 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浸泡20-30分钟; 一般复方汤剂浸泡30~60分钟; 以根茎、种子、果实类为主的浸泡60分钟;???? 火候:煎药温度高低 5、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两次 6、特殊煎药法 先煎:对于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材,如牡蛎等贝壳类 后下:对于含挥发油有效成分的药物(如金银花、鱼腥草、砂仁等) 有效成分久煎易被破坏的药材(如大黄等) 包煎:易漂浮于水面的药材(如海金沙等) 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的药材(如辛夷等) 使药液浑浊的药物(如蒲黄、灶心土等) 先煎 目的: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难溶于水的药物:矿物类、介壳类药物,质地坚硬,药味难出,打碎后先煎30分钟再下其他药。 先煎 有毒药物:生南星、生附子,为降低或消除毒性先煎1~3小时 泥沙多的药物(灶心土等) 、质轻量大的药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