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学校教育策略.docVIP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学校教育策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学校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学校教育策略 施正明 红河州石屏县异龙镇弥太柏小学 662201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约1.5亿人,这些人员的子女,大约有600万人被带到了城市,还有2200万人留在了家乡,总数约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7%。笔者所执教的石屏县弥太柏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有5个班级共85名学生中,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近50人,占58.82%,父母中有一方阶段性外出务工的比例更大,占在校生的绝大部分,这对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带来了许多困难。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学习较差 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总体不容乐观。由于父母外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的留守儿童一旦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有的甚至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 “双差生”和“问题儿”,使学校教育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 一方面,农村本来就存在读书无用论,读书不如出去打工,能省学费还能挣钱,再加上我国近几年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负面影响,导致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当然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儿童进行学习辅导。 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弥太柏村委会的调查情况来看,有89.7%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10.3%。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和留守儿童年龄相隔近50岁,与其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原本教育条件就不尽人意的农村孩子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而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和督促更是难逃厄运。 (二)心理障碍 1.感情淡漠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深圳、浙江等沿海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调查显示,有84%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一年回家一次,有16%的父母半年以上才和孩子联系一次,有16.2%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他们往往亲情意识淡漠,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悲观消极;有的则自闭、不合群、敏感多疑、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 2.性格极端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形成“隔代教育”,上代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也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三)行为偏差 儿童的行为发展自律能力很弱,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一些留守儿童缺乏道德约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由老人照顾留守儿童,因为隔代的自然缘故,普遍存在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不管是意识得到,还是意识不到,老人都不可能象孩子的父母那样严格要求他们,不少孩子受到溺爱和放任。老人通常对孙辈过分溺爱,过分纵容,不管对错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是极其错误的要求都想方设法去满足,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和是非感。 调查中发现,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小偷小摸,抽烟喝酒等行为,成为了“问题儿童”;有的甚至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沾染上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 二、学校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和谐,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文档评论(0)

jcc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