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穴位理疗
拔罐的起源 拔罐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朔到2000多年前,五二病方中就有记载。 走罐 通过掌握走罐的速度、频率、密度(面积),控制合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力点,有可能达到选择性和增强吸拔的强刺激、弱刺激,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 走罐的作用 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 疏通经络 调节脏腑 散寒除湿 行气活血等作用 走罐的手法 轻吸快推 重吸快推 重吸缓推 走罐操作要领 1、掌握拔罐吸力。2、启动走罐术。3、控制走罐频率。 4、吸力与频度组合。5、掌握走罐时间。6、密切观察罐痕。7、治则治法。 8、治程安排。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不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 禁忌人群 白血病 皮肤过敏溃烂部位 大血管、心尖搏动处 五官、二阴部位 孕妇、月经期间 神经错乱者 6岁以下儿童 印色反应 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 * 刮痧常见病症例证-----颈椎病 上肢重点穴位:肩髃、曲池、合谷 祛瘀疗法(放血疗法) 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点刺法 1、直接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郁血积聚。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对重症患者有时可出血十数滴,血由黑紫变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点刺法 2、挟持点刺法。此法是将左手拇、食指捏起被针穴处的皮肤和肌肉,右手持针刺入0.5~ 0.1寸深。退针后捏挤局部,使之出血。 3、结扎点刺法。此法先以橡皮带一根结扎被针部位上端,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压在被针部位下端,右手持针对准被刺部位的脉管刺。立即退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待出血停止后,再将带子松开,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操作注意事项 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操作注意事项 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一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出血量大在100毫升左右,可以10-15天一次。小于50毫升,可以一周一次,小于30毫升,可以3-5天一次。 ) 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祛瘀疗法——高血压 本疗法适应年龄在18~70岁之间,并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尤其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原发性高血压。 祛瘀疗法——腰病 本疗法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古代中医称面疮,酒刺,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 痤疮,相当于中医的“肺风粉刺”,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发于青壮年 祛瘀疗法——青春痘 走罐 走罐术:是中医传统拔罐疗法中的一种操作方法,它是延伸(单纯)拔罐“吸力”为动态“滑动摩擦力”,即将单罐的负压吸力与走罐时的摩擦力,共为合力,作用于人体体表皮层。 刮痧疗法概述 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刮痧疗法调病原理 中医认为:痧症是人体受秽浊邪气所伤,经络不通,气血逆乱。通过刮拭人体一定部位,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同时使体内邪热疫气外泄,宣邪通表,则实热可泻,痧毒可除。 刮痧的操作技巧 刮痧板应与人体皮肤呈60°或90°角,刮痧板在刮拭时先涂抹介质,再以施术部位为中心,并尽量向外周扩大其范围。 由上到下,由里向外,单一方向,用力揉和,劲量拉长距离。 不能来回刮,动脉血液流动是单方向的,要增加动脉的离心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