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第三章-泻下药讲解材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芦荟 百合科: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 液质经浓缩的干燥物 第2节 润下药 特点: 泻下力缓和,多为植物的种仁,富含油脂,有润肠通便作用,主治津液不足,排便困难者。 火麻仁《本经》中品 处方:麻仁、麻子仁。 性能: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火麻仁 火麻仁 桑科:大麻 果实 应用: 1、用于津枯肠燥大便秘结-- 用火麻仁滋燥养阴而滑肠。如麻子仁丸(麻子仁、桃仁、杏仁、大黄、枳实)炼蜜为丸或脾约丸(麻仁、厚朴、枳实、大黄、白芍、杏仁)水煎服或制丸内服。          肺燥便秘-配玄参生地蜂蜜等 2、用于一切便秘证气滞便秘-配苏子、陈皮煮粥         血虚便秘-配当归熟地、蜂蜜 用麻仁润肠通便之功而治之。 用量:9--15g,入汤剂及丸散。 注意:体虚便溏、带下者不宜用,用量不宜过大,以防中毒。 郁李仁《本经》下品 性能:辛、苦、甘、平。归脾,大小肠经 润肠通便,下气行水, 主治肠燥便秘,食积气滞,小便不利,水肿等。 火麻仁--偏补中焦,主津枯血虚 之便秘证。 润肠通便 郁李仁--偏通小肠,主湿食结聚 气滞不行之便秘,兼治 水肿小便不利。 均主大便秘结诸证。如五仁丸(汤)(麻仁、郁李仁、杏仁、桃仁、松子仁)为丸或水煎服。 郁李仁 郁李仁 蔷薇科:欧李、郁李、长柄扁桃 种子 松子仁-润肠通便,润肺止咳。主肺燥咳嗽。 松子仁 松科:红松 种仁 第3节 峻下药 特点: ① 泻下作用迅速,性质猛烈,多属苦寒有毒之品,有强烈的泻下作用。能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除,部分药物兼有利尿作用,用于水肿、胸腹积水及痰饮喘满诸证。 ②由于本类药有毒而力猛,易损伤正气,临床须采用先补后攻,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的方法,且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并注意严格炮制,及剂量,用法,禁忌证等,要严格按规定应用,以确保用药安全。 第3章 泻下药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定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及注意事项。 2、掌握泻下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性能特点 3、掌握重点药物的功效、应用及相似药物的异同点。 4、熟悉攻下药、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有毒,需注意剂量,用法。 概述 一、含义: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润肠通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泻下药。 二、通性及作用: 性味苦、寒、归胃、大肠经, 主要有通利大便,排除积滞水饮和其他有害物质之功。还有清热泻火通经之效。 三、适应证: 1、用于大便秘结,腹痛拒按,烦热谵语,腹满水肿等证。 2、用于上部出血兼见大便秘结者。 3、用于痢疾初起,泻而不畅者 。 4、用于急腹症,属实热者。 四、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攻下药--泻下力强,性味苦寒,有攻下里实及清热泻火之功。主大便燥结,宿食积滞,虫积,瘀血及血热妄行兼大便秘结者。 2、润下药--泻下作用缓和,多为植物的种仁,富含油脂,有润燥滑肠缓下大便之功,用于虚人肠燥便秘证。 3、峻下药--泻下力峻烈,为峻下逐水剂,既走谷道又走水道,有泻下利尿作用,用于水肿急证,胸腹积水,二便不通之证。 五、使用注意: 1、久病体弱,年老体弱,孕妇忌服。 2、注意选择配伍,去邪而不伤正,里实证兼有表证者宜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表里同治,避勉表邪陷里。 3、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久服。 4、服药以大剂量汤剂为佳,不宜久煎。 第1节 攻下药 特点:泻下力强,兼有清热泻火作用,主要用于重病急病。 ※ 大黄《本经》下品 处方: 大将军、川军、生军、西吉、中吉、酒军、制大黄、锦纹、黑大黄、大黄炭。 大黄 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 根及根茎 生用、酒炒、酒蒸、炒炭 性能: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攻下积滞,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利胆退黄。 力猛善走,入阳明善荡涤肠胃 以清降为功 燥热积滞及湿热。 归厥阴能凉血泻血分的热邪 及瘀滞。  既泻有形之积,又泻无形之热,为攻积泻火逐瘀利胆之要药,故有诸功。   应用: 胃肠积滞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