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贺智勇 戴小鹏
摘 要: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基于层次+模块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同时分析了实施实践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和提高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 实践课程
独立学院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状况和生源的素质基础,将办学定位于应用型本科[1],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是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在确立新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的同时,如何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课程体系,是独立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但是,目前的课程体系是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构建课程,重视基础理论的抽象和学习,忽视理论的应用背景和实现技术;重视独立课程自身的实验过程,缺乏覆盖不同课程、串联不同知识的综合性实验;更多的是融合在理论课程中的验证性实验,没有针对创新性能力培养的独立课程。因此,本文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阐述了如何构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思路。
一、层次+模块的实践课程体系
“层次”化即依据学生各阶段教学目标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的不同,由低到高设置实践课程体系。对于应用型工程型人才能力的培养要从本科一年级开始,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始终。为了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作者建立了针对本科教学的实践课程体系,将全部实践课程划分为五个层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工程训练和综合训练、创新训练。层次从低向高逐步过渡,以学生个体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能力训练,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好基础;以团队合作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小组项目开发和工程训练,使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建立工程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工程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开发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意识;实现了从个体能力培养、团队合作与工程意识培养到职业素质培养的全过程。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的创新实验,设立创新训练,主要通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来实现。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的实践课程体系共设置五层,各层次关系见表1。
表1 层次+模块实践课程体系
同时,要实现层次化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必须有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作保证(如图1)。
“模块”化即为适应不同学生类型培养的需要,将实践课程整合成不同的功能培训模块[2]。“模块”的设置由各专业的不同自主确定。在实践课程体系结构上,各层由不同的功能模块组成。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将工程化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以实践能力培养引领理论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的系列实践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渗透到每一门实践课程之中。图2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的实践类课程体系。
二、层次+模块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一)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实现“以实践能力培养引领理论教学”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软件工程方向的教学为例,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使作者认识到,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先使学生通过实践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实践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然后再通过实践验证理论、丰富理论,使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在新的高度进行再一次的感性积累。因此,“以实践能力培养引领理论教学”是新的教学计划中坚持的基本原则,在理论性课程之前增设必要的实践性课程[3]。例如,“程序设计方法与实践”先于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从应用的角度提出理论问题;“操作系统基础实习”从应用的角度为学习操作系统原理积累经验;“应用系统设计与实践”为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提供应用背景。同时,专门设立具有阶段总结和综合性质的“软件基础实习”和“软件开发过程综合实训”,通过实践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所学的理论有一个发挥的空间,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工程意识。这样“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学习过程,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相对独立的各门课程通过实践联系在一起。
(二)强化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实践课程采用“1+1”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各门课程在理论上已经相对完整和成熟[4],在教学方法上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实践教学体系要在保持原有理论课程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和充实。整体而言,在理论课程中要继续保持原有的理论特色和深度,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开展验证性的实验,充实原有的实验内容,提高实验难度要求。通过研究课程之间的联系,删除重复内容,适当压缩理论课程的教学学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