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DIC的主要发病机制: 2个关键酶:凝血酶和纤溶酶。 失控的、过多的凝血酶(Thrombin)和纤维蛋白生成,进而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 DIC发生机制 生理性抗凝系统功能下调 TFPI: TFPI轻度减少或增高。实验中应用TFPI抑制TF-VIIa途径能完全阻断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沉着。 AT-III: AT-III被消耗且合成减少。严重感染时血浆AT-III水平低于30%时有较高死亡率。 APC系统: 严重感染时PC消耗增加、合成减少;TM表达下调亦阻止了PC活化,游离PS水平也降低。 潜在疾病 凝血系统活化 凝血酶形成 DIC的启动因素 Sepsis、Cancer、Trauma、Obstetrical complications: TF ? Liver Disease: AT-III、PC/PS ? Sepsis: TM、PC ? Pregnancy: PS ? APL、Amniotic Fluid Embolism、Prostate Cancer: Plasmin ? APL的DIC发生 APL细胞中有以下成分: TF、活化蛋白酶:可致凝血酶过多生成。 u-PA、t-PA使纤溶酶活性增加,而PAI、?2-抗纤溶酶活性下降。 化疗引起APL细胞溶解可加重DIC和出血。 DIC is present in more than 90% of patients with APL. DIC的病理生理 1. 广泛的凝血激活是DIC的特征,它造成血管内纤维蛋白形成、最终引起小血管和中等血管的血栓栓塞。 2. 血管内凝血可危及器官的血液供应、血液动力学及代谢失常,由此造成微循环衰竭和多脏器衰竭(MOF)。 3. 血小板和凝血蛋白的不断消耗可引起严重出血。出血可能是DIC患者的突出表现,这造成治疗决策的复杂化。 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期 纤溶 系统 激活, 凝血酶? 微血栓形成 凝血系统激活的同 时纤溶系统也被激 活;凝血因子和血 小板消耗; 纤溶系统继发性激 活,纤溶酶大量生 成;FDP产生; LAB TEST 凝固性 升高 降低 降低 凝血时间? 血小板粘附性? 血小板?,Fg?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时间延长 血小板? ? ,Fg ? ?, FDP?,3P试验阳性 凝血酶时间延长 高凝期不容易发现;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性纤溶 亢进期可以部分交叉。 DIC分期 DIC前状态( Pre-DIC ) Pre-DIC was defined as the state within a week before the onset of DIC. 是指在基础病因下,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但是尚未出现典型DIC症状及体征,或尚未达到DIC确诊标准的一种亚临床状态。 其特点是血液呈高凝状态,PLT活化,凝血过程启动但尚无广泛微血栓形成,纤溶过程尚未或刚刚启动,PLT、凝血因子的消耗不明显,此时如果能够及时识别,对DIC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DIC临床表现 1.出血表现: 77.3% 2.肾损害: 46.4% 3.呼吸道表现: 42.2% 4.肝损害: 39.5% 5.休克: 34.5% 6.CNS表现: 22.8% 7.血栓栓塞: 22.2% 8.肢端苍白: 6.8% Williams Hematology-6th Edition DIC出血的临床特点 广泛、多个部位出血,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 常伴有DIC的其它临床表现,如休克等; 常规的止血药无效 微血管栓塞 组织器官 血栓发生率% 皮肤 70 肺 50 肾 50 垂体后叶 50 肾上腺 30 心脏 20 DIC的实验室检查 凝血酶生成标志物 D-dimer 3P test Fibrin monomer Fibrinopeptide A Prothrombin fragment 1+2 (F1+2) TAT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的筛查 PT APTT TT Fibrinogen Platelet count 其他辅助检查 FDP ELT AT-III Factor V/VIII ?2-Antiplasmin 血小板: 1.血小板数量减少:发生率90~100%,呈进行性下降。 2.血小板功能异常:发生率50~90%,聚集、凝血 活性、粘附等功能均降低。 3.血小板释放及代谢产物增加:PF-4等增加。 凝血因子: 1.纤维蛋白原减低,发生率70~80%,1.5g/L。 2.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发生率85~100%。 3.凝血酶凝固时间(TT)延长,发生率62~85%。 4.部分凝血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