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设计美学】中国美学与设计概述(精品推荐,免费分享!).ppt

【设计美学】中国美学与设计概述(精品推荐,免费分享!).ppt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美学】中国美学与设计概述(精品推荐,免费分享!)

形和象是有区别 中国设计中以象形取意、立象尽意的思考方式,突出“意”的主导地位奠定了传统艺术注重心理意象创造的基本特征,也决定了传统美学偏向伦理或社会美学的价值取向。 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立象尽意的思维逻辑,规范了取象构形的造型意识。 2. 中国设计中的“意”与“象” 中国设计美讲究形外之形、象外之象,这说明中国设计对设计实体以外的意向的表现也是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 中国的雕塑,人们对外形相似性的注重远远低于雕塑给人的印象,但也不同于西方抽象主义的的抽象,而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意向。 中国的写意山水,构图与西画也大不同。中国绘画的空白之处也是画面中的重要部分。如马元和夏圭之所以被称为“马一边”“夏一角”,是因为他们画面中的大部分的空白,而真正描绘在宣纸之上的形象不一定是画面的主题。 * 夏圭(宋)《溪山清远图》卷(46.5cm×889.1cm)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马远(宋)《山径春行图》27.4 x 4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3. 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和”与“合” 不论是中国儒家美学中的“和”,还是道家美学中的“道”,都体现着中华民族对 “天人合一”的崇高艺术美的追求和独特审美标准的集中体现。 传统哲学和艺术中的直觉方法讲“体物”,因此从不脱离人谈造物,也从不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孤立地分开而“就物论物”。从而避免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从而做到和谐统一,这正是中国造物观的精神之所在。 * 霍去病墓石刻(汉) 汉代霍去病墓的石刻采用“循石造型”的手法,体现了与大自然和谐、浑然一体的独特韵味,造型古朴。 这种把形象与天地合一的表现方式体现了中国美学博大的包容性。 * 中国的盆景将人们心中的自然建造于方寸之地,与其说是造景,不如说是造中国人的精神情怀。 * 玉器和木雕多是根据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外部特点,结合设计的题材和制作工艺,使其完成符合天时、地气、工巧、材美的设计标准的作品。 从平面设计的角度上讲,“审曲面势”与我国适合纹样的表现有相似之处。我国图案中的适合纹样就是适合一定形状,如圆型、正方形等规则外形的花卉图形。 神兽纹玉琮及其纹样(良渚文化) * 总 结: 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观的不同,可以看出中国设计的视角和出发点的独特性,这更加验证了中国设计美学的重要价值。中国设计中关注精神内涵的特点,说明中国设计并不是仅仅在于外在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中国设计的独特审美取向丰富了世界造型艺术观。发展中国设计应该沿着中国设计美学的独特思路延伸下去,才能真正的繁荣中国设计。 * 课后思考与练习: 1. 思考中国原始艺术形式美的产生及其对后世设计观念的影响。 2. 从中国图案造型中分析中国设计美学的审美特征。 3. 分析中国设计美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并阐述其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知识链接: 1. 叶 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2.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 3.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4. 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 6. 7. 8. /art/ar.htm#part1 9. /panlusheng * 2.3 明清美学与设计 * 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 一方面明代美学家对审美意象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方面也冲击了当时的教条主义美学和复古主义美学。 * 美学领域表现为“情”被提到一种新的水平和新的位置,在审美与艺术中无顾忌地、大胆地表现个人的真情实感,推尊自我,崇尚独创。 ?明代思想家李贽是这一思潮的早期代表,他认为美与艺术是与一切违背“真心”的虚假行径不能相容的。 同时代的大戏剧家汤显祖更进一步发挥了重“情”的观点,声称“师讲性,某讲情”。 “公安派”的袁宏道主张“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并且认为真正的“趣”亦即美,是赤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认为,“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 清初王士祯所提倡的“神韵说”虽然缺乏积极的社会内容,但也深刻地触及艺术的审美特征,认为艺术创造“只取兴会神到,若刻舟缘木求之,失其指矣”。 大画家石涛主张绘画的作用在“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并明确提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思想。 康乾以后,出现批判色彩的写实主义,叶燮的《原诗》、邹一桂的《小山画谱》。出现写实色彩的《红楼梦》、《金瓶梅》等。 * 在美学上, 除陈廷焯(1853~1892)的《白雨斋词话》、桐城派古文理论和刘熙载(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