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二课
一柱天南百战身 将军本色是诗人 ——郭沫若 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陈毅同志于1935年至1937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作为军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作为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像《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 认识作者 梅 岭 三 章 陈 毅 1、熟读诗文,力求成诵。 2、明确借代、借喻等修辞手法。 3、体会陈毅坚定豪迈的革 命情怀。 教学目标: 背景介绍: 1936年冬,敌人得知梅岭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就对此山实行残酷的围剿。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立即返回梅山,正遇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巧逢大雨,山火被淋灭。天黑时,敌人佯装撤走,半夜时又折回搜山。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丛莽间。敌人搜山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才慌忙撤走。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 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 陈毅 一读,读准字音 读准下列带下划线的字音: 旌旗 ( jīng ) 悬 ( xuán ) 当纸钱(dàng ) 即为家( wéi ) 应有涯( yīng )( yá ) 遍种( zhòng )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①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②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伏丛莽间:隐蔽在树丛草莽中。 虑不得脱:考虑到不能脱险。 解读小序 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及背景,其中包括写作的时间、地点、诗人的处境。 1 、 “断头”,意即牺牲生命。面对“断头”的考验,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引读第一首诗 2、 “旌旗(板书)”是什么意思?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方法。 这里,用跟部队有关的事物来代称部队的修辞手法叫借代。 用“旌旗”借代大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 3、把“旌旗十万斩阎罗”改成“大军十万打阎罗”,行不行? 4 、“泉台”是什么地方?能不能去?那么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不行,一个“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如改为“打”,只是一般的动作,太平谈。 泉台”即迷信所说的阴间,人死后所到的地方。不能去。为了表达誓同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 1、首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看看有没有能和“断头今日意如何”相照应的句子? 4、在“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如果把“飞”字改为“飘”字好不好? 3、为什么“此头须向国门悬”? 分组自主学习:第二章 借代,借与战争有关的事物来代称战争,显得形象,使人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的滚滚硝烟。 此头须向国门悬 诗人认为,自己虽然牺牲了生命,但要头悬城门,亲眼看到敌人的灭亡和革命的胜利。 不好。一个“飞”字形象地写了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如改为“飘”,显得大而缓慢。 1、 “血雨腥风”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说“反动统治应有涯”? 2、将“创业艰难百战多”与“血雨腥风应有涯”联系起来看,作者对革命有怎样的认识? (1)“人间遍种自由花”(2)借喻。借喻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在全世界实现。这是坚定的信念。 3、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顶点是哪一句?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分组自主学习:第三章 (1)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2)原句借喻。意思是带着鲜血的雨,夹着腥味的风,这样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的残酷性。“反动统治”没有诗味。 革命道路艰难曲折,要取得革命胜利,是要作出很大牺牲的;但反动派终将失败,革命一定胜利。 小结: 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 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 小结: 内容: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 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 盛开,表现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 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假如你见到陈毅,你想对他说什么?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