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一规划方案.pptVIP

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一规划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第十一章 凝固缺陷与控制;第一节 焊接及其冶金特点;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两者并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两个分离的工件(同种或异种金属或非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产生原子(分子)间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工程。 物理本质:独立工件实现原子(分子)间结合,对金属材料实现金属键的结合。 从金属学的观点来看:两个被焊金属连接件处与焊缝金属形成共同晶粒。;焊接方法依据工艺特点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 熔焊(Fusion Welding):局部加热使连接处达熔化状态,冷却结晶形成晶粒。 压焊:加压、摩擦、扩散等物理作用克服表面的不平度,挤出氧化膜等污物,在固态条件下实现连接。 钎焊:用熔点低于母材的金属材料做钎料,加热温度仅是钎料熔化而母材并不熔化。是钎料与母材的粘合。 硬钎焊(熔点高于450℃)和软钎焊(熔点低于450℃)之分。 除加热温度较高的扩散焊???外,无需保护措施。;保证焊接接头的措施: 1 选择合适的母材; 选择合适的焊材; 3 控制焊接热过程,保证焊缝金属达到成分和组织要求及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控制HAZ的组织转变,使接头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5 控制使焊接接头性能下降且在局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产生的成分偏析、夹杂、气孔、裂纹、催化等缺陷。;焊接温度场见“第二章凝固的温度场”“第三节 熔焊过程温度场”;第二节 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一 焊接熔池的结晶 见“第五章 铸件凝固组织及其控制”“第五节 焊接熔池凝固及控制” 二 焊缝金属的组织 焊缝金属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发生固态相变的类型取决于化学成分及冷却条件。 对碳钢和低合金钢焊缝,高温奥氏体在不同温度区间转变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及马氏体。;低碳钢焊缝的室温组织;1 铁素体(Ferrite) 低合金钢焊缝中F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先共析F (Proeutectoid Ferrite,PF),亦称晶界或粒界F(Grain Boundary Ferrite, GBF),块状F----焊缝冷却到较低高温区间(770~680℃)、沿A晶界首先析出的F。多以长条形沿晶界扩展,也以多边形状,互相连接沿晶分布。 是低屈服强度的脆弱相,使焊缝金属韧性下降。;(2)侧板条F (Ferrite Side Plate,FSP),亦称无碳贝氏体(Carbon Free Binete, CFB) ----焊缝冷却到较低高温区间(700~550℃)、比PF形成温度稍低的F。多在晶界F的侧面以板条状向晶内生长,多呈镐牙状。 有人认为其属魏氏组织,也有人由于其转变温度偏低称为无碳贝氏体。由于其位错密度比PF稍高,使焊缝金属韧性显著下降。;(3)针状F (Acicular Ferrite,AF) ----焊缝冷却到更低500℃左右、在中等冷速下得到的F。在原A晶内以针状分布,宽度约为2μm,长宽比在3:1~5:1范围内常以弥散氧化物和氮化物夹杂物为形核质点并放射性成长。 由于其位错密度更高,可以显著改善焊缝的韧性,是提高焊缝金属韧性的理想组织。;(4)细晶F (Fine Grain Ferrite,FGF) ,又称贝氏体F (Binetic Ferrite)----焊缝冷却到500℃以下、有细化晶粒的Ti、B等元素存在、在原A晶内得到的F。如果在更低温度下转变(约450 ℃),可转变为上贝氏体。 以上四种组织亦可在低碳钢焊缝中出现,只是所含比例不同而已。;2 珠光体(Pearite) 在接近平衡状态(如热处理时的连续冷却)低合金钢中出现的组织,其转变温度大约在Ar1~550℃之间出现。依细密程度可分为层状P、粒状P及细P。 在焊接非平衡条件下,原子扩散减缓,P来不及转变,扩大了F和B的区域。 当焊缝中有细化元素Ti、B时,P可被完全抑制。低合金钢固态相变时很少得到P。 P会增加焊缝金属强度,但其韧性往往下降。;3 贝氏体(Bainite) 属中温转变,转变温度大约在550℃ ~Ms。依形成温度区间及其特性可为上贝氏体(Upper B)和下贝氏体(Lower B)。 上贝氏体的特征 光镜下呈羽毛状,多沿A晶界析出。电镜下相邻条状晶的位相接近于平行,且在平行的条状F间分布有Fe3C。其韧性较差。 下贝氏体的特征 光镜下与回火片状M相似。电镜下呈许多针状F和针状Fe3C的机械混合物。转变温度大约在450℃ ~Ms。下贝氏体具有强度和韧性均良好的综合性能。;4 马氏体(Martensite) 焊缝金属含碳量较高或合金元素较多时,在快速冷却条件下,A过冷到Ms温度以下发生该相的转变。依含碳量不同可为板条状M和片状M。 (1)板条状M,又称位错型M,低碳M 常出现在低碳低合金钢焊缝金属中。其特征 在A晶粒内部平行生长成群的细条状M板条。因含碳量较低,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