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教案.docVIP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教案

中山市一中2015届高二语文备课组教案 课 题 杜牧诗三首 课 时 1课时 备 课 人 王立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杜牧的生平和风格。2、 掌握咏史诗的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 以《题乌江亭》、《过华清宫》为范例,掌握咏史诗鉴赏步骤及反差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早雁》中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03~852),字牧之,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中,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咏史诗的基本步骤】 A、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 D、写作技巧? 《题乌江亭》【教师点拨】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史实:项羽乌江自刎。 依据:题目+“江东子弟”。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 批判(不是英雄所为)。 “包羞忍耻是男儿”?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3、作者批判的依据是什么?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4、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为什么会千古流传? (1)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亦有惋惜之意。 (2)同时也告诉自己及世人一个道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过华清宫》【思考后讨论】 A?写了什么史实?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或表达技巧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 【参考答案】 史实: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 诗人观点:对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生活的批判。 词句或技巧:诗人形象地用“千门次第开”(场面浩大,本以为有大事发生)和“荔枝来”(原来是给杨贵妃送荔枝的人来了)构成鲜明的反差,含蓄、精深地表现出玄宗的荒淫好色,杨贵妃的恃宠而娇。 写作目的: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告诫当今统治者要清廉务实,不要骄奢淫逸。语含讽刺。 【补充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 《早雁》【赏析】 1、诗中描述的是一群怎样的早雁? 它们受惊四散哀鸣,深夜孤影掠过,难以重返故乡。这是一群孤单、可怜的大雁。 2、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 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象征),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人民写作四散的早雁。其中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补充背景】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命运充满关切。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 。 【美文欣赏】 杜牧的江南 江南,是杜牧的。 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的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在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