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教案.docVIP

2018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苏教版语文选修《丰乐亭记》教案

《丰乐亭记》教案 教学目标: 1.训练杂记类散文的阅读. 2.鉴赏欧阳修散文的风格. 教学重点: 杂记类散文的阅读训练 教学难点: 景(事)物特点,思想情感 时间: 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读“唐宋八大家”的由来(P111),明确: 唐宋八大家. 2.自读唐宋八大家小传之“欧阳修”(P113),了解作者。 二.阅读、鉴赏: (一)指导方法: 1、通读杂记,勾划专有名词,把握线索、景(事)物特点、思想情感。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线索是“丰乐”。 (2)文章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还写到了什么事物的美? 明确:刻露清秀的山川美。滁州的风俗美。 (3)文章抒发了什么思想情感? 明确:居安思危,乐不忘忧。 2、再读杂记,推断实虚词义,分析题目,理解内容、语言艺术(特色)。 (1)文章在语言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叙事、描写、议论熔为一炉,涉笔成趣。 (3)你体悟到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是什么? 明确:婉曲平易,妙丽轻柔。 3、仔细答题,斟酌文言翻译,准确畅达,书写工整、美观大方。 (二)阅读训练: 1、阅读《丰乐亭记》,完成(1)-(4)题.(18分) ⑴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窃然”“滃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A(文中是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⑶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3分,每句1分。第一句应译出“疏”,第二句应译出“以为”,第三句译文应体现“往游其间”句式特点)】 ②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百姓在一生中接触不到外边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3分,每句1分。第一句应译出“外事”,第二句应译出“畎亩衣食”,第三句应译出“乐生送死”)】 ③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4分,译出判断句式1分,译出“所以”、“安”、“幸”各1分)】 (4)第二段从远处落笔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有什么作用?(2分) 【作用是对比、衬托丰乐太平,为主旨伏笔。(2分)】 2、?阅读材料,完成(5)~(7)题(10分) (5)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 下 之 车 莫 不 由 辙 而 言 车 之 功 者 辙 不 与 焉 虽 然 车 仆 马 毙 而患 亦 不 及 辙 是 辙 者 善 处 乎 祸 福 之 间 也。辙乎,吾知免矣。 (选自苏洵《名二子说》) 【(6分)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每处1分)】 (6)苏洵,号 ,代表作有 (举一例)。(2分) 【(2分)老泉 《六国论》(每空1分)】 (7)从文段中能看出作者的两个儿子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加以概括。(2分) 【(2分)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苏辙冲和淡泊,深沉不露。】 【参考译文】 车轮、辐条、车篷和车厢底部的横木,它们在车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可唯独拦在坐车人胸前用作扶手的那一条横木——轼,好像没有什么用处。虽然如此,要是去掉轼那么我没有见过这个样子算是完整的车子。轼啊!我担心你不注意表面的修饰啊! 天下的车子,没有不经由车辙,可是人们谈论到车子的功劳,车辙是不相干的。虽然如此,车翻马倒了,灾祸也不会波及车辙。这车辙呀,正好处在灾祸和幸福之间。辙啊,我料知你能免除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