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2018东德论坛在莱比锡成功召开-CGCA.PDFVIP

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2018东德论坛在莱比锡成功召开-CGCA.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2018东德论坛在莱比锡成功召开-CGCA

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2018 东德论坛在莱比锡成功召开 2018 年3 月11 日,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2018 东德论坛在莱比锡亥姆霍兹环境研究 中心 (UFZ)顺利召开,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莱比锡,德累斯顿,耶拿,开姆尼茨,马格德 堡,波茨坦以及柏林等城市五十位左右相关学者与学生参与。论坛由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 东德分会主办,莱比锡分会承办。 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会 Chinese-German Chemical Association (CGCA) ,注册名为 Gemeinschaft Chinesischer Chemiker und Chemieingenieure in Deutschland e.V. (GCCCD) ,是一 个由在德国工作学习的华人学者、学生组织成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学会的宗旨是促进会 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及中德两国之间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相互合作与交流。留德华人化学化工学 会属于中国化学会海外分会(省级),是中国留德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的创始会员,同时是 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的会员。作为留德学生学者交流合作的平台,学会每年举办学术年 会,各个分会也会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论坛和文娱活动。学会欢迎所有对化学化工及其 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学者加入。 CGCA2018 东德论坛合影 在开幕式上,CGCA 秘书兼东德分会会长欧阳纬莹女士致欢迎辞,介绍了学会的成立、 发展历史、理事会组成、会员分布、学会活动情况和会议经费来源等相关内容,同时提出了 东德分会未来一年的相关规划。 随后,来自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王铁强博士及莱比锡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的赖斌博士 等八位优秀学者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的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材料化学、能源化学,生物化学等 新兴热门交叉研究领域,介绍了各自工作与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也吸引了与会者的积极互 动讨论。 以下是此次东德论坛的报告介绍: Session I-1. 王铁强博士,报告题目:PLA assisted layer insertion technique for construction of multifunctional micro/nano-structure) 王铁强博士现任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教授,目前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 本次报告中,他介绍了基于聚乳酸(PLA)薄膜的微结构转移构筑技术上的研究工作。该技术 将纳米粒子嵌入 PLA 薄膜,将该薄膜自由转移至目标基底表面,通过适当的溶剂去除 PLA 薄膜,最终实现纳米粒子与基底材料的结合。该方法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并且可以很好的 保持纳米材料原有的微观形貌以及功能。在此工作基础上,聚合物薄膜可以通过接枝、生长 或者组装等方法,在聚乳酸薄膜或者基底表面上成膜,从而在纳米材料和基底材料之间引入 聚合物插层。通过对聚合物插层的选择,可以构筑具有超高机械稳定性的金属微结构以及具 有光学显色性能的聚合物结构材料。 Session I-2. 倪峙旭博士,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mass spectrometry-based methods and bioinformatics solutions for high-throughput identification and relative quantifica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products 倪峙旭博士来自莱比锡大学,他介绍了基于质谱与生物信息学开发的高通量分析方法在 脂类过氧化产物识别与定量方面的相关工作。脂类是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物质,其扮演着储 能物质、细胞膜骨架以及信号传导等角色。大量疾病与脂类的组分及含量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例如脂类的氧化与过氧化往往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相关。现有的常规技术是通过对脂类氧化 物的质谱数据进行人工分析来判断病征的。过大的数据量使得整个分析过程长达数周。倪峙 旭博士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开发了新的高通量分析软件,将数据分析时间大幅度缩减至数小 时。目前他们已经开发了三个软件:lipidHunter (/SysMedOs/lipidhunter, 用于未变化的磷脂的识别分析),LPPtiger (/SysMedOs/lpptiger,用于氧化 磷脂的识别分析),以及LipidCircos (/SysMedOs/lipidcircos,用于磷脂调控网的可 视构建) 。这几款软件因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分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