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环境微生物-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微生物-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第一节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一、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潜力 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巨大潜力是与微生物所具有的特性密不可分的。 1、极其多样的代谢类型,使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几乎都能被微生物所分解。 2、很强的变异性,使很多微生物获得了降解人工合成大分子有机物的能力。 3、共代谢机制的存在,大大拓展了微生物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范围。 4、降解性质粒的普遍存在与传递,促进了合成有机物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 第二节 生物对石油的降解和转化 石油是一种含有多种烃类(正烷烃、支链烷烃、芳烃、脂环烃)及少量其它有机物(硫化物、氮化物、环烷酸类)的复杂混合物。 分子量从16~1000左右,物理状态有气体、挥发性液体、高沸点液体、固体,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和使用过程中,石油及其废弃物可对造成严重污染。 A.链烷烃的降解 + O2 R-CH2- CH2-CH3 R- CH2-CH2-COOH β-氧化 CO2 + H2O CH2-COOH + R-COOH B.无支链环烷烃的降解 以环己烷为例 C.芳香烃 芳香烃普遍具有生物毒性,但在低浓度范围内它们可以不同程度的被微生物分解。 苯和酚的代谢 苯、萘、菲、蒽的降解为如下图所示 苯的代谢 菲的代谢 三、降解石油的微生物 降解石油的微生物很多,据报道有200多种 细 菌 —— 假单胞菌、棒杆菌属、微球菌属、产碱杆菌属放线菌 —— 诺卡氏菌 酵母菌 —— 假丝酵母 霉 菌 —— 青霉属、曲霉属 藻 类 —— 蓝藻和绿藻 第三节 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和转化 农药包括无机物(硫酸铜、氯化汞)、天然有机物(抗菌素类、除虫菊酯类)以及合成有机物(氯代烃类、氨基磷酸酯类) 一、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能力 环境中有机农药的消失,主要是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最直接的证据是,土壤高压灭菌或加入微生物抑制剂后,其中的农药降解速度大大降低甚至完全停止。农药的生物降解的速率与其化学结构有关。 危害:生物毒性(急性、慢性、致癌、致畸变)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杀虫剂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由于氯代基数量大,在自然界的半衰期长达半年以上,由于DDT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因而可在动物脂肪组织中堆积,并沿着食物链在逐级向上不断积累,引起生物各种急慢性中毒。 第四节 多氯联苯和塑料的降解和转化 一、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PCB)是人工合成的有机氯化物,由氯置换联苯中的氢原子而成。因氯原子含量不同,可呈液状、饴液状或树脂状。多氯联苯耐酸、耐碱、耐腐蚀,由于具有稳定性、绝缘性、不燃性、耐热性及高电解常数等特点而在工业上(润滑油、绝缘油、热载体、增塑剂、油漆油墨等的添加剂、显微镜用的旋转油剂等)广泛应用。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可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身体健康。 塑料 塑料在环境中积累有哪些危害? 危害:白色污染 提问:如何解决塑料的难降解问题? (1)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 (2)开发可降解塑料 光降解、高填充碳酸钙、填充淀粉、淀粉改性塑料、 化学合成或用微生物、转基因植物直接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塑料; 危害:ABS可以在天然水体中存留800h以上,使这得接纳他的水体长时间保持,产生大量泡沫,引起水体缺氧。 为使洗涤剂易于生物降解,人们将ABS的结构改变为线性的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 由于减少了分支,它的生物分解速度大为提高。 A.降解洗涤剂的微生物 细 菌——假单胞菌、邻单胞菌、黄单胞菌、产碱单胞菌、产碱杆菌、微球菌、大多数固氮菌 放线菌——诺卡氏菌 由于这些微生物的作用,虽然每年排放入环境中的洗涤剂数量逐年递增,但环境中并没有发生洗涤剂的明显增加。因而洗涤剂一般不会引起环境的有机污染。洗涤剂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洗涤剂中的添加剂聚磷酸盐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 B.洗涤剂的降解机理 四、典型含氮有机物的转化 氰化物、乙腈、丙腈、正丁腈、丙烯腈等腈类化合物及硝基化合物 水中来源:化工腈纶废水、国防工业废水、电镀废水等。 危 害:生物毒害 、环境积累 A.降解这些物质的微生物 细 菌——紫色杆菌、假单胞菌 放线菌——诺卡氏菌 真 菌——氧化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