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立倾斜试验2 课件
直立倾斜试验;;晕厥的机制:大脑组织低灌注
晕厥是一种症状,多种疾病可能引起,反复发生时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疾病。
发生率:41%
反复晕厥者:13.5%
女性多见
;;1、血供丰富
人脑:1.5 kg,占体重2~3%,
血流量15~20%,(儿童40% )
氧耗量20~25%,
供血:双侧颈动脉600~800ml/min ,
占脑血流量80%
椎基底动脉:20%(延脑)
脑组织(100g)50ml/min ,
30ml/min 时晕厥;
;;急性脑血流减少中断——意识丧失; 影响脑血流的指标
? 收缩压下降(80mmHg)
? 心率下降(45bpm)
? 有效循环血量突然下降( 30% )
;1、减压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2、减压反射的中枢:
主要位于延髓的加压区(A、T)及减压区???C、N)。
也是心血管活动调节的神经中枢。
;交感缩血管神经; 减压反射的过程
动脉血压升高刺激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刺激兴奋迷走中枢的活动,同时抑制交感中枢的活动。经传出神经作用在心脏及血管,引起心率下降(10bpm)及血压下降(约10mmHg)
减压反射是最重要的、最频繁的心血管生理调节和反射; 1. 减压反射的感受器为压力感受器,故又称压力感受器反射。
2. 减压反射及反向的升压反射是维持正常血压及循环系统稳定的关键。
3. 过强的或病理性的减压反射能破坏循环系统的稳定。
4. 减压反射仅对血压突然升高反应,对血压慢性升高“适应”。
5. 减压反射弧是各种反射性晕厥的最后通道,只是“高速公路”的入口不同。 ;血管迷走性晕厥;;1907年 Gowers首次提出“vaso-vagal”用来描述与血管舒缩神经痉挛有关的一组累及上腹、呼吸及心脏的不适症状。
1932年 Lewis重新定义了血管迷走性晕厥,强调血管(vaso)与迷走神经(vagal)都参与。
VVS 指特定条件下(如见不愉快的事物、情绪激动、疼痛、直立时间过长、过热而拥挤的环境)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及心率减慢,表现为动脉低血压、心率减慢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合征。;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直立倾斜试验诱发VVS的机制;;直立倾斜试验的准备工作;1.具有脚踏板和加固带
2.倾斜角度
0°~90°
3.起降速度
10~15s内
60°~80°;;1.硝酸甘油激发:
舌下含服0.25 ~ 0.3mg
在倾斜状态下给药后继续倾斜10-15min
2.硝酸异山梨酯激发:
舌下含服1.25mg
在倾斜状态下给药后再倾斜20min ;药物激发的倾斜试验;2016年直立倾斜试验标准操作流程中国专家推荐意见
1 型(混合型):晕厥时心率减慢但心室率不低于40bpm 或低于40bpm的时间短于10s,伴有或不伴有时间短于3s 的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2A 型(不伴心脏停搏的心脏抑制型):心率减慢,心室率低于40bpm,时间超过10s,但无超过3 s 的心脏停搏,心率减慢之前出现血压下降。
2B 型(伴有心脏停搏的心脏抑制型):心脏停搏超过3 s,血压下降在心率减慢之前出现或与之同时出现。
3 型(血管抑制型):收缩压在60~80 mmHg以下,或收缩压或平均血压降低20~30 mmHg 以上,晕厥高峰时心率减慢不超过10%。;血管抑制型VVS(基础试验);血管抑制型VVS(激发试验);混合型VVS反应(基础试验);混合型血管迷走性晕厥(激发);HUTT诱发心脏抑制型VVS;其它病理性反应;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分类;药物性直立性低血压;自主神经反应障碍型;体位性心动过速;心脏变时功能障碍型;诊断标准;直立倾斜试验的适应证;(1) 用于对经常性发作VVS进行体位训练(IIb)。
(1) 用于预测VVS对治疗的反应(III)。
;直立倾斜试验的禁忌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