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尖线虫规划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其终宿主是海生哺乳类,例如海豚、鲸、海豹、海狮、海狗、海驴等,所以也可以认为是海生哺乳类的蛔虫。是与陆地上寄生于哺乳动物体内的蛔虫近缘的一种线虫。人可因吃生鱼而受感染,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有30个属, 3种成虫已被确认: 即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 典型异尖线虫(Anisakis typica)和 抹香鲸异尖线虫(Anisakis physeteris)。 能引起人体幼虫移行症的虫种多见于异尖线虫属的简单异尖线虫和伪新地蛔线虫 (Pseudoterranova decipiens)。 形态 1.成虫 (l)简单异尖线虫成虫:体稍粗短,头部细,向尾部渐渐变粗,体长65mm,宽2mm,白色略带黄,雄虫肛门乳头数为7对(1对为双乳头),2交合刺长度不等,其比为1:1.5,雌虫阴门位于虫体中央稍后处距头端约60%。胃呈长方形,角皮上有30μm左右的条纹。 (2)典型异尖线虫成虫:与简单异尖线虫成虫很相似,一般较细长。体长90mm,宽1.5mm,雄虫肛门后乳头数为10对,全部为较长的单乳头,2交合刺不等长,其比为1: 2.9,雌虫阴门位置距前端约40%。胃为长方形,在头部前缘生有小齿的嵴的凹陷比简单异尖线虫深。 简单异尖线虫幼虫尾短略圆,长0.06~0.12mm,顶端有一角皮性小棘称尾突。抹香鲸异尖线虫幼虫尾部呈圆锥状,长0.18~0.32mm,末端变尖,无尾突。伪新地蛔线虫幼虫,尾部短0.08~0.14mm稍圆有尾突与简单异尖线虫幼虫很相似。 横断面可见表皮三层,在光滑的角皮下为多肌细胞,简单异尖线虫幼虫和抹香鲸异尖线虫幼虫的左右侧线均呈叶状,顶端分开,有茎连接至皮下,伪新地蛔线虫幼虫的侧线呈心性,顶端不分开,无茎,与角皮连接部较宽。 二、生活史 生活史 现以简单异尖线虫为例简述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海栖哺乳动物如海豚、鲸等的胃内,其头部钻入宿主的胃壁。 胃内的雌虫产卵,卵随宿主粪便排入海水。 在适宜温度(约10℃)下,发育成第1期幼虫,在卵内蜕皮1次,发育为第2期幼虫。 从卵中孵出的第2期幼虫,体长为280μm,在海水温度13℃~18℃时可生存3~4周;5℃~7℃可生存6~7周。 第2期幼虫在海水中被中间宿主海生浮游甲壳类(如磷虾等)摄取在其体内发育,蜕皮成为第3期幼虫。 第3期幼虫可随浮游甲壳类动物被终宿主摄取,在终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 可是磷虾类体内幼虫的感染率极低,不易使终宿主感染。 一般认为其首先被在海洋中生活的各种鱼类和软体动物摄取。第3期幼虫穿过这些宿主的消化管到达腹腔,进而移行到各种脏器如肠系膜、卵巢、肝、胰和肌肉。这些动物作为转续宿主,其体内幼虫和囊包数量逐渐积累增多。 海栖哺乳类捕食含有异尖线虫幼虫的转续宿主可被感染,在其胃内发育为成虫。 致病作用与临床表现 异尖线虫幼虫如被人体食入,可在口腔、扁桃体、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等各部钻入体内。但65~70%左右发生在胃部,近来小肠病例有逐渐增多趋势,十二指肠降部、食道、升结肠等处均有病例报告,除个别病例外,大多都是幼虫致病。 症状和体征:幼虫所致临床症状, 多在食海鱼后2~20小时内发病。 有呈急性症状,为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痛,这是幼虫钻入胃或小肠壁中所致。并有呕吐、饱胀,偶有腹泻等症状。也有表现为嗜酸细胞肉芽肿形成的慢性经过者。本症的症状和体征是随幼虫钻入的部位不同而异,应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肿瘤、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末端回肠炎及妇科疾病等相鉴别。 (1)胃异尖线虫病: 85%以上在胃体部和胃角部。主要症状是各种不同程度的腹痛,患者大多诉绞窄样上腹痛,有间歇性加剧的特征。常伴有恶心、呕吐,少数有背部痛、下腹痛甚至呼吸困难。一般患者大多为l条幼虫寄生,个别病例有达到3条甚至9条者,日本报告1例达56条之多。 (2)肠异尖线虫病: 病变部位已知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等几乎遍及整个肠道。其特点是从进食生海鱼至发病的时间较长。急性症状是在吃生鱼后1~5天突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低热、腹胀(腹水),开始时患者大便无变化,继而可出现便泌、腹泻、柏油样粘液便或便潜血阳性(约70%),在右下腹、脐部等处有压痛等。 (3)食道异尖线虫病:较罕见,唐泽(1983)报告1例77岁女性,发病前1天晚餐吃生鱼后感心窝部疼痛,午夜时感胸骨下部刺痛、气喘、次晨去医院,立即进行纤维内窥镜检查,于食道下端发现有白色虫体,用钳摘出,经鉴定为简单异尖线虫幼虫。 (4)消化道外异尖线虫病:也称异位异尖线虫病。异尖线虫幼虫虽不能在人体内发育成熟,但能生长一段时期,发育至第4期幼虫。故Beaver将其归入内脏幼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