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一方案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 D:\安全培训师培训\安全FLASH\安全事故与家庭幸福.swf安全培训师培训\安全FLASH\安全事故与家庭幸福.swf;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宪法》第42、43、44条对公民劳动权利和义务,对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等作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十三章一百零七条,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和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是制定和执行其他劳动法律法规的依据。与生产安全健康有关的内容包括: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放假的规定;关于用人单位在安全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劳动者安全健康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关于伤亡事故管理的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共七章七十九条,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基本管理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对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对职业病病人的治疗与保障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当然我国目前职业病防治的形势还非常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只要我们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到2020年就会实现生产安全健康(健康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达到和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职业病情况: 卫生部部长陈竺2009年4月24日在我国保护农民工健康高层论坛会上指出: 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尘肺和职业中毒居高不下。截止2008年底,各类职业病累计70多万例,其中尘肺病累计发病近64万例,已死亡14万多例。 近几年,平均每年新发现尘肺病1万多例,同时尘肺病发病工龄明显缩短,急、慢性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 据专家估计,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职业病总数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 ; 二、职业危害因素分??? 1、化学危害因素 (1)工业毒物 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氨、氯气等。 (2)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粉尘、有机性粉尘、金属粉尘等。 ; 2、物理危害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中暑)、高湿、低温、高气压(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等。 (2)电离辐射 有x、a、β、r射线和中子流 等。 (3)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 (4)噪声。 (5)振动。; 3、生物危害因素 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细菌等。如屠宰、皮毛加工、森林作业等。 ; 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职业危害因素常以五种状态存在: ① 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的固体物形成。 ② 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氧化凝聚形成。; ; 新修订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的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了工作场所的339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粉尘有47种、生物因素有2种和10种物理因素接触的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规定了十一种物理因素的接触限值。; 常见部分毒物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如下: 一氧化碳 :30 ; 氨:30; 苯 :40 ; 甲醛:3 ; 氯气:1 ; 甲醇:50; 汽油:300; 硫化氢:10; 铅:0.05; 二氧化硅:2; 水泥粉尘: 6; 石棉粉尘:2; 煤尘: 10。; 四、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 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