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研究的范式和范式转换.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研究的范式和范式转换

, 2010 年第10期 No.10 2010 , (总第369 期) EDUCATIONAL RESEARCH General No.369 中国教育研究的范式和范式转换 ——兼论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范式 张应强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 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 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的 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主导或主流范式,它带来了教育学学科 和教育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育研究;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 [作者简介] 张应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 430074 ) 自托马斯·库恩提出范式概念和范式理论以 释科学革命的发生。因此,他把科学发展分为两 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之有广泛借用。众多学 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常规科学阶段和科学革 者运用范式概念和范式理论来描述和规范自身 命阶段。在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共同体成员遵 学科的研究状态,教育学领域也不例外。我国不 循着共同的范式开展科学研究,科学在范式的约 少教育学学者曾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研究 束下稳态发展;而在科学革命阶段,常规科学时 范式做过概括和描述,但由于对教育研究范式有 期的范式遭遇到科学中“例外”的挑战,“不可通 着不同把握和理解,这种概括和描述存在重大差 约”的原有范式为新范式所取代,旧范式的一致 异。笔者认为,虽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可以对库 性消失了,科学发生了“范式转换”而进入到新范 恩的范式概念和范式理论进行适应性改造,但必 式约束的阶段。从总体上看,科学发展是新范式 须避免脱离其核心要件和旨趣而泛化范式概念 取代旧范式的过程,是不断的“范式转换”过程。 和范式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概括和描 对于“范式”这一概念,库恩给过一个关于其 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研究范式和范式转换, 内涵的描述性定义,“范式是一个特定社团的成 [1] 才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新中国的教育研究和教 员共同接受的信仰、公认的价值和技术的总和”。 育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向。 但从库恩提出范式这一概念的目的来看,仅仅从 内涵上来理解范式是不够的。在库恩的范式理 一、范式与教育研究范式 论中,范式还具有如下特性:(1)范式在常规科学时 期具有公认性,为这一时期科学共同体所共同遵 “范式”(Paradigm)概念源于托马斯·库恩的 循,常规科学的研究活动是由范式指导的;(2)范式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文。库恩认为,科学不是连 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性,新范式与旧范式不可通 续性的、积累的进化过程,而是通过“科学革命” 约、不可共存;(3)范式在常规科学时期具有“范 方式实现的。他提出范式这一概念,目的是要解 型”和“典范”意义,对科学研究,特别是新一代科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