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民俗圈理论及其与城文化分层的关系.pdf

城民俗圈理论及其与城文化分层的关系.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民俗圈理论及其与城文化分层的关系

2011 6 会这面大旗,开展了诸如击鼓撞钟社火社戏行街表 这一目的的一种象征性载体其二是传承性因素 演等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甚 还有一部分庙会依然 人类文化是代代传承延续的结果, 很难实现突进式的 保留着焚香点烛叩头许愿之类的宗教信仰形式,与古 变革与超越庙会作为一种宗教习俗文化形式同样 老的神灵崇拜观念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另一方 也是如此虽然现代城市中神性色彩已经日益淡化, 面, 又在庙会活动中加入了许多具有现代人文气息的 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人们的心目中, 却依然有着对于庙 内容,如购物赏花旅游等等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 会习俗的深厚情感与依恋情结,对于他们来说,庙会已 有二:其一是象征性因素现代城市人虽然日益注重 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 代表了具有族群共性特点的文 理性,但是其心灵中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崇信意识却依 化取向与审美情趣因此,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 然存在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欲望利益或 中, 庙会依然会保留在现代城市民众的生活之中,并且 者情感方面的诉求难以实现时, 便会像传统社会中的 成为人们文化认同与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们一样去向神灵表示祈求, 而庙会则成为他们实现 [蔡丰明( 1951- ) , 男, 上海市人,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民俗学和文化学研究] 程 洁 ( 上海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报社,上海 200020) 城市民俗学是在 文化区文化带主张曾经影响了相当一批人类学者 全球化时代的风浪中 文化圈理论对于研究民族学和文化传播学是很有价 涌现出来的一门新实 值的此外,西方学者还很早就针对城市内部地域结 学它将 民俗与城 构设计了一些模型, 这是城市圈研究的探索比如,伯 市结合起来研究, 揭 吉斯(Ernest W. Burgess) 的同心圆带模型霍伊特(H. 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一 Hoyt) 的扇形模型及哈里斯(Chaun ey Harris) 和乌尔 面城市民俗圈理论 曼( Edward Ullman) 的多核模型 等等 及其与城市文化分层 民俗圈是对文化分布的另一种划分方法民俗 的关系在城市民俗学 圈不同于行政区划, 它主要是指一种特定的文化空间 中占有重要位置, 为研 通常说的因土成俗人以群分,本身就展现了文化 究者所高度重视 分化的逻辑,不同民俗圈的不同文化表象, 成为族群社 区成员区分你我他所广泛认同的一个重要视角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中国的一些民俗学者, 如乌丙安陈 ( 一)城市民俗圈 论的提出 勤建郑土有王知三陈华文等都曾提及民俗文化圈, 国际学术界有关文化圈和文化层的研究早 其中较为明确地从文化学角度提出系统的民俗圈理 已有之文化圈概念最早是由德国民族学家R. F. 格 论的是陈华文他在论民俗文化圈一文中指出:民 雷布纳提出的, 他认为, 文化圈是一个空间概念, 在这 俗文化圈是一种以族群为活动依托,具有地域性和传 个空间内分布着一些彼此相关的文化丛或文化群 承性特征的民俗文化生存形态它因为家庭或家族 从地理空间角度看,文化丛就是文化圈奥地利学者 制度的形成因为自然村落或自然环境的不同因为行 W.施密特踵其后, 主张文化圈不仅仅限于一个地理空 政区划或语言( 方言) 的不同, 而使民俗文化事项在各 间范围, 它在地理上不一定是连成一片的格雷布纳 和施密特的学派又合称为文化圈学派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