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朝廷到地方元代去思碑的盛行与应用场域的转移
臺大歷史學報第 54 期 BIBLID1012-8514(2014)5 4 p.47-122
2014 年 12 月,頁47-122 2014.8.6 收稿 ,2014.10.2 通過刊登
DOI: 10.6253/ntuhistory.2014.54.02
從朝廷到地方──元代去思碑的
盛行與應用場域的轉移
陳 雯 怡*
提 要
本文由元代去思碑數量遠過於前代的現象出發,將文體視為一種文化
模式,觀察去思碑產生的社會環境與行為,由此探索元代去思碑大盛的動
力與意義。本文指出,元代取消唐、宋必須事先申請核准方可立碑的規定,
一方面反映朝廷對頌揚文字管制的鬆弛,並影響當代建碑的風氣,另一方
面也使得去思碑成為純地方性的事務,改變了建碑的意義。不過,制度鬆
綁的影響只是一面,另一面則是蒙元新政治結構下的官吏士人群體對去思
碑之名的追求與應用,是產生去思碑的主要動力。雖然去思碑不再是皇帝
敕賜的榮耀,但其形式傳統賦予「循吏」之名的文化價值,卻在蒙元「後
科舉社會」的新政治結構中發揮新的作用,成為一地官府與地方上層「士
民」熱衷的活動領域。去思碑作為官員個人的資產,其應用存在於士大夫
的網絡中。而作為地方紀念碑,在無需審查、大量出現的環境下,去思碑
也成為地方人士參與政治行動的領域。對去思碑的應用因地而異,反映的
是地方社會的性質。
關鍵詞:元代 去思碑 地方社會 名 士大夫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 130號; E-mail: wenyi@asihp.net.
48 陳 雯 怡
前 言
一、元代去思碑的整體趨勢
二、立碑管制的放鬆
三、立碑行為所透露的地方政治
四、循吏傳統︰去思碑價值的建構
五、以存一邑之風︰去思碑在地方的應用
結 語
前 言
去思碑或德政碑是地方官卸任後,地方百姓或士人紀念、頌揚其德
政所立之碑。去思碑抒發民眾的感懷,可以說是一種地方公議的表達,
其產生過程因此反映出地方集體意識的成形。不過,去思碑被地方官個
人或阿諛取容者操弄的可能,使這種「公議」的真實性受到質疑,透露
出地方社會中政治運作的一面。去思碑豎立在地方社會,一方面傳達
「循吏」的理念與模範,成為國家教化的一環;另一方面卻也記錄一地
獨特的歷史,甚至可能隱含對當時政治的批判。與此同時,由於去思碑
代表的民意基礎,形成對官員評價的權威,朝廷也試圖加以約束,使得
建立去思碑不僅是地方事務,也成為國家的行政事項。因此,去思碑固
然是對循吏政治與士民感戴之情的正面表現,卻常常受到朝廷的嚴格管
制,以及士大夫對溢美之辭的嚴厲批評,成為觀察當時政治行為與文化
的一個重要窗口。本文即以元代去思碑為對象,探索其存在的政治、社
會脈絡。
立碑以頌揚德政是一個悠久的傳統,漢代即有紀功頌德之碑。1唐以
1 例如〈劉熊碑〉歌頌酸棗令劉熊、〈耿勳碑〉紀念武都太守的善政等,見高文,《漢碑
集釋(修訂本)》(開封︰河南大學,1997),頁204-217 、402-410 。關於漢碑,程章
燦指出,漢碑中以人為對象者,可以再分為立於生前的紀功頌德碑與立於身後的冢墓
從朝廷到地方──元代去思碑的盛行與應用場域的轉移 49
2
後朝廷規範立碑的制度大備,下至明清,史不絕書。 然而,此種立碑現
象雖然從未消失,卻不能被視為延續不變的傳統
文档评论(0)